欢迎关注拉米公众号:lami_la

随笔[汉语]将文章加入收藏,方便下次阅读哦

客居的心情 立即阅读

作者:吴伯箫    阅读:808    喜欢:0

这里是披露的几页友人的来信。 你问我在热闹场合和人们交往的时候我常是显得愉快,开脱,为什么在信札文稿里流露在笔底下的却往往那样寂寞忧郁(用你的话形容,说像海上的雾天,或梅雨的江南)?这要分析说明是徒劳的,像不易答复为什么月光素淡而太阳光却亮得耀眼。若是勉强找理由,像普通医生对一般没有把握的病症,漫指为流行性感冒那样,我说我怕是客居的心情在作祟吧。 平常我总爱把世人...

我的漫画 立即阅读

作者:丰子恺    阅读:804    喜欢:0

人都说我是中国漫画的创始者,这话半是半非。我小时候,“太平洋画报”上发表陈师曾的小幅简笔画“落日放船好”、“独树老夫家”等,寥寥数笔,余趣无穷,给我很深的印象。我认为这真是中国漫画的始源。不过那时候不用漫画的名称,所以世人不知“师曾漫画”,而只知“子恺漫画”。“漫画”二字,的确是在我的书上开始用起的。但也不是我自称,却自别人代定的。约在民国十二年左右,上海一班友人办《文学周报》。我正在家里描...

中国传统小说在亚洲 立即阅读

作者:季羡林    阅读:804    喜欢:6

在人类历史上,文化交流是经常的、正常的现象。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证明了一个事实,这就是,国家无论大小,历史无论长短,尽管深度和广度有所不同,每一个国家都对人类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每一个国家都是一方面接受别国的文化,一方面又把自己的文化送出去,送给别的国家,从而既丰富了自己的文化,也丰富了人类共同的文化宝库。 我认为,研究人类文化交流的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这种研究,可以...

立即阅读

作者:梁实秋    阅读:804    喜欢:0

我写过一篇“聋”。近日聋且益甚。英语形容一个聋子,“聋得像是一根木头柱子”,“像是一条蛇”,“像是一扇门”,“像是一只甲虫”,“像是一只白猫”。我尚未聋得像一根木头柱子或一扇门那样。蛇是聋的,我听说过,弄蛇者吹起笛子就能引蛇出洞,使之昂首而舞,不是蛇能听,是它能感到音波的震动。甲虫是否也聋,我不大清楚。我知道白猫是绝对不聋的。我们家的白猫王子,岂但不聋,主人回家时房门钥匙转动作响,它就会竖起耳朵...

源头活水,新时代吐蕊芳汀 立即阅读

作者:萧月月    阅读:795    喜欢:0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闲品着香茗,面对行走人生,有许多欣喜和无奈,如同枝头绽放花儿,不可能全窥芬芳绚烂。当我仔细品读南宋理学家朱熹巜读书有感》之时,方感受到了人性的璀璨光环,在无限的遐思中浮想联翩。 纵观我省最近如火如荼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大研讨”活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

我和东坡词 立即阅读

作者:季羡林    阅读:784    喜欢:0

几年前的一段亲身经历,至今回忆起来,历历如在目前;然而其中的一点隐秘,我却始终无法解释。 患了老年性白内障,要动手术。要说怕得不得了,还不至于;要说心里一点波动都没有,也不是事实。坐车到医院去的路上,同行的人高谈阔论,我心里有点忐忑不安,一点也不想参加,我静默不语,在半梦幻状态中,忽然在心中背诵起来了苏东坡的词: 明月几时...

花开的声音 立即阅读

作者:萧月月    阅读:775    喜欢:0

花开的声音,真正有一种慵懒的气息,蓓蕾地绽放,如同少女对镜梳妆,轻抹慢擦,待梳妆完毕,自是光彩照人。并缓缓地,透出花蕊的馨香,为铮琮之歌般,洋溢出欢乐。—题记 惊鸿一瞥,倏然莅临,优雅地。仿佛若诗,似画,轻飘着,潇洒入之,轻盈贯之,萌动发之,不一而足矣。醉,拥,享,流溢的,那片清澈哟,还真不能缄默,恣意地静寂。 真正的,多想向花儿诉说。可花儿呢?当是快乐的天使,是...

李叔同先生的爱国精神 立即阅读

作者:丰子恺    阅读:768    喜欢:0

三月七日的《文汇报》上载着黄炎培先生的一篇文章《我也来谈谈李叔同先生》。我读了之后,也想“也来谈谈”。今年正是弘一法师(即李叔同先生)逝世十五周年,我就写这篇小文来表示纪念吧。 黄炎培先生这篇文章里指出李叔同先生青年时代的爱国思想,并且附刊李叔同先生亲笔的自撰的《祖国歌》的图谱。我把这歌唱了一遍,似觉年光倒流,心情回复了少年时代。我是李先生任教杭州师范时的学生,但在没有进杭州师...

谈中国书法 立即阅读

作者:季羡林    阅读:765    喜欢:0

书法,可以说是中国独有的艺术。日本自古迄今也是讲究书法的,自唐代起就名家辈出,这显然是受了中国的影响。我在这里讲“受影响”毫无贬义,日本受了中国的影响,自己也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这是日本书法家最受人称赞之处。在几十年前,中国视古代文化如粪土的时期,我看了日本书法,曾感慨备至,“惊呼热中肠”,觉得我们将要“礼失而求诸野”了。幸而在改革开放以来,书法又受到青睐。老中青三代书法家,发奋图强,重振当...

忆念郑毅生先生 立即阅读

作者:季羡林    阅读:761    喜欢:0

一想到郑毅生(天挺)先生,立即展现我眼前的是他那满面春风的笑容。我确实不记得他曾有过疾言厉色的时候。 我同毅生先生不能算是很熟识,却又不能算是很不熟识。我于1946年来北大任教,那时候的北大确实是精兵简政。只有一个校长,是胡适之先生,并不懂什么副校长。胡先生大概有一半时间不在北京,当时还叫北平。他下面有一个教务长,总管全校的科研和教学。还有一个秘书长,总管全校的行政后勤。再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