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拉米公众号:lami_la

全部[汉语]将文章加入收藏,方便下次阅读哦

随感十三则 立即阅读

作者:丰子恺    阅读:1737    喜欢:0

一 花台里生出三枝扁豆秧来。我把它们移种到一块空地上,并且用竹竿搭一个棚,以扶植它们。每天清晨为它们整理枝叶,看它们欣欣向荣,自然发生一种兴味。 那蔓好像一个触手,具有可惊的攀缘力。但究竟因为不生眼睛,只管盲目地向上发展,有时会钻进竹竿的裂缝里,回不出来,看了令人发笑。有时一根长条独自脱离了棚,颤袅地向空中伸展,好像一个摸不着壁的盲...

窄而霉斋闲话 立即阅读

作者:沈从文    阅读:1734    喜欢:0

中国诗歌趣味,是带着一个类乎宗教的倾心,可以用海舶运输而流行的。故民国十九年时代,中国虽一切还是古旧的中国,中国的新诗,便有了机械动力的声音。这声音,遥遥来自远处,如一袭新衣样子,因其崭新,而装饰于诗人想象中,极其流行。因此唯美的诗人,以憔悴的眼睛,盼望太平洋另一端连云高楼,写着文明的都市的赞美诗;普罗诗人,也以憔悴的眼睛,盼望到西伯利亚荒原的尽头,写着锻铁厂、船坞以及其他事物倾心的诗。

西风 立即阅读

作者:冰心    阅读:1733    喜欢:0

秋心支颐靠着车窗坐着,茫然的凝注着窗外掠过眼前的萧瑟的大地。“秋深了!”她萧索的百无聊赖的心情,向着她这样低低的呼唤。 田野已经过一番收割,一根根截短的剩余的高粱梗头,在黄昏残薄的日色下,映出条长的森立的淡影。野草枯黄,田土也干缩的裂开。轨道两旁秋柳的黄条,在秋风尘土之中,摇曳出可怜的飘忽的情调。“秋深了!”秋心忽然轻轻的微喟了出来。 近来所渐渐觉得的,这一两天似...

论恐惧 立即阅读

作者:季羡林    阅读:1723    喜欢:0

法国大散文家和思想家蒙田写过一篇散文《论恐惧》。他一开始就说:“我并不像有人认为的那样是研究人类本性的学者,对于人为什么恐惧所知甚微。”我当然更不是一个研究人类本性的学者,虽然在高中时候读过心理学这样一门课,但其中是否讲到过恐惧,早已忘到爪哇国去了。可我为什么现在又写《论恐惧》这样一篇文章呢?理由并不太多,也谈不上堂皇。只不过是因为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而今又受到了蒙田的启发而已。好像是蒙田给...

大泽乡 立即阅读

作者:茅盾    阅读:1721    喜欢:0

算来已经是整整的七天七夜了,这秋季的淋雨还是索索地下着,昨夜起,又添了大风。呼呼地吹得帐幕像要倒塌下来似的震摇。偶尔风势稍杀,呜呜地像远处的悲笳;那时候,被盖住了的猖獗的雨声便又突然抬头,腾腾地宛然是军鼓催人上战场。 中间还夹着一些异样的声浪:是尖锐的,凄厉的,有曲折抑扬,是几个音符组成的人们说话似的声浪。这也是两三天前和大风大雨一同来的,据说是狐狸的哀嗥。

云南看云 立即阅读

作者:沈从文    阅读:1721    喜欢:1

云南因云而得名。可是外省人到了云南一年半载后,一定会和本地人差不多,对于云南的云,除却只能从它变化上得到一点睛雨知识,就再也不会单纯的来欣赏它的美丽了。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云南特点之一,就是天上的云变化得出奇。尤其是傍晚时候,云的颜色,云的形状,云的风度,实在动人。

爱情之殇,风一般吹落紫陌红尘 立即阅读

作者:萧月月    阅读:1718    喜欢:0

一曲爱情至上的绝唱,一曲讴歌爱的盛宴,一曲飙飞的爱之颂歌,旭日东升的冉冉太阳! 一一题记 1 许许久久,没有从红尘中醒来;市声喧嚣,泯没了情怀;紫陌纤尘,悠悠地旋转,我的那个伊人啊!兀自在我怀抱,安眠。 从不甘心,于梦魇惊...

银踯躅 立即阅读

作者:张资平    阅读:1708    喜欢:0

日本东京有一条最繁华、最热闹的街道叫做银座。日本的店铺多系木造而矮小,高的也不过有一层楼。银座的商店却多属铁筋和砖石的建筑,高的高入云霄,矮的也有二三层楼,在日本国内要算最好的大街道了。譬如别的能通电车的街道一遇下雨便泥泞不堪,唯有这银座的街路都用石砖敷着,异常好走。中间的车道铺着木砖,车行无声。不要说和欧美的宏壮的街道比较,单把上海香港的和它比较,银座本不算什么;不过东京有名大商店都群集在这银座,来往的人数也比别的街道多。天气佳的时候,许多行商在店前街道上摆设夜摊,卖些装饰品,化妆药料,旧书籍,衣履和饼果等,种类繁多,算不清楚。

代狗 立即阅读

作者:沈从文    阅读:1702    喜欢:0

“杂种,你莫起来,还要老子捶你罢?” “噢……人家脚板心还痛呀!”代狗烂起两块脸要哭的样子。 但他知道他爹的手,除了拧耳朵以外,还会捏拢来送硬骨梨吃的,虽然口上还想撒一点娇,说是脚板心不好,终于窸窸窣窣从那老麻布蚊帐里伸出一个满是黄毛发的脑壳——他起床了。 “快!快!放麻利点!” “噢……” 他爹老欧,坐在那趋抹刺黑的矮矮...

好消息 立即阅读

作者:叶紫    阅读:1675    喜欢:1

六十三岁的母亲,生肺病的老婆,和几个营养不良的孱弱的孩子,被饥饿,水灾和一些无情的环境的威胁,从三千多里路的故乡,狼狈地逃亡出来,想依靠我这一月有十多元稿费收入的儿子,丈夫和父亲过活。 一到岸,就是忙着诉说故乡的艰苦的情形和吃药。 因为还有一个姊姊带着四五个孩子留在故乡,母亲总是带着对于自己的飘流生活颇为满足的神情叹着气说: “我们还好呢!虽然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