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李叔同先生怀有浓厚的兴趣,不止是他在书法、绘画、音乐、戏剧方面的才华横溢,更因为他风花雪月的情事。他有深爱的日本妻子和孩子,而他又绝尘而去,皈依佛门,走的清绝而超脱,这不是一般俗中人所能做到的。他1880年出生于天津的官宦兼盐商之家,自幼聪慧好学,十几岁书法填词都到了很高的水平,“二十文章惊海内。”可说是一个文化深厚又有艺术天赋的青年才俊。
三月的北方虽然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萧瑟,但江南已是大片的油菜花开的过份张扬浓烈了,以致面对那耀眼的金黄,我的眼睛竟有些不适应,有一种被覆盖后的迷朦。当柔风夹挟着一丝湿润的花香向我袭来的时候,我的目光所到之处是远山树影,翠竹碧水,还有那田野弯腰锄草带着斗笠的村妇。我在心里对自己说,这就是曾显赫一时的徽商梦中的故园吗?这是曾诞生过多少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吗?答案是肯定的,这是我梦中的美妙,无梦的真实。
因为我们是去看同一个人,所以我们相遇了,相遇在她的墓前。那天,是一阵小雨后,陶然亭公园的白蔷薇被雨轻濯了一下,越发开的娇嫩而洁净,这个季节是白蔷薇怒放的日子。我踏着雨后清湿的石板小径,闻着园子清新淡淡的花香,在一片小树林里,我寻到她的墓前,那是一块朴素的墓碑,首先抢入眼帘的,是墓前的一束白蔷薇,她高贵而寂寞的躺在碑前,是谁送的花?在这雨后,这麽洁净的时刻!
“小娇女,脸儿黄,像棵丁香摇摇荡,一摇摇到后堤上。堤上有梨树,掉个梨子砸到脚尖上。”唱完,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对着七妹喊,疼不疼呀!七妹也不恼,一双笑眼忽闪闪地望着我们。为了显示公平,梨子一会儿砸小果,一会儿砸小花,就这麽砸来砸去的玩半天。一双割花鞋,黑条绒或红条绒的面子,上面绣着大朵的牡丹,红花绿叶,煞是夺眼。或是一枝粉色的桃花,上伏一只醉蝶。一双双秀脚在那皮筋上勾来翻去,连同那童音袅袅,引得路过的老太看了也发一会儿呆。那是七八岁跳皮筋时的光景。
躺在这里的是一个绝望的女人。山地的春光总是来的迟些,风是有些寒意的。旧年的秋草在风中摇曳出一片枯黄的时候,已有刺儿菜的嫩芽探出头,但因少的可怜,不足以点缀出一片绿,以致我极目四望,还是满目的荒凉。 自从我六年前来过这里,也就是把这个女人安放在这里,我已经六年没回来过了,尽管别人来过,那是别人的事,我已有整六年没往这里送过脚印了。
我和女友决定走一次山谷。这个想法萦绕我们已经很久了。能抛开一切,静静地上路走走,有时真的是一种境界和洒脱,但的确也很难,对于一个生活在世俗中的现代人,必须在时间、身体、金钱三方容恰时才有可能远行。我们曾经不止一次地发问:为什麽我们的身体离大地那麽远!于是,在初夏,我们终于上路了。这是太行深处的一条峡谷,谷口成扇形,窄窄的河水被谷底的石头挤成无数细流,懒散地流淌着,两边山峰高峭,早晨橘红的阳光把远处山的阴影推的很幽长。
江南。古镇。烟雨迷漫。栀子花开满了竹篮,少女笋芽般的玉手挽住花篮,在桥头站成一道风景,与花共吐芬芳。 古镇一个寻常的早晨,是在雾的幔帐中慢慢凸现的,当黑色的瓦脊现出它的厚重时,桥下已有吱吱嘎嘎的木船划过。桥上的路一直延到深深的巷里,就这麽走了上千年,青石板已很老,已有无数的坑凹,使你感到无数岁月的痕迹,还有重叠的使你无法辩认的脚印,这是一份古老的凝重。和这份凝重相反的轻快,则是一路蹦跳上早学的孩子,她们是古镇鲜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