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拉米公众号:lami_la

全部[汉语]将图书放入书架,方便下次阅读哦

茶馆

茶馆 立即阅读

作者:老舍    阅读:6239    收藏:0

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茶馆》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官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结构上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人于这家大茶馆,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

九云记

九云记 立即阅读

作者:【清】无名子    阅读:6221    收藏:1

清代小说。九卷三十五回。叙述杨少游建功立业的一生,以及同郑琼贝、秦彩凤、桂蟾月等八位佳人的爱情婚姻故事。国内学者刘世德教授主要从外部材料出发,结合内证,根据《九云记》和《九云楼》的关系,推测《九云记》就是《九云楼》。《九云楼》是根据《九云梦》改写的中国小说,《九云记》也是中国小说。法国学者陈庆浩教授单纯从“文本”出发,抛开外部资料,列举了不符合中国语言习惯的几种现象,得出《九云记》是朝鲜小说的结论。我在认真研究内证的基础上,再结合外部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九云记》可能是中国小说,但它在传抄过程中,又留下了朝鲜人少量改写的痕迹。

尉缭子

尉缭子 立即阅读

作者:【战国】尉缭子    阅读:6186    收藏:0

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书。《尉缭子》一书,对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一说《尉缭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时的隐士,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尉缭子。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尉缭子》反对迷信鬼神,主张依靠人的智慧,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它对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

大马扁

大马扁 立即阅读

作者:【清】黄小配    阅读:6130    收藏:0

写维新变法之事,十六回,一名《大马骗》,日本明治四十二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日本东京三光堂排印。只出上卷,下卷未出。该书写康有为维新前后及逃亡日本时的活动,把康有为写作大骗子,借以打击立宪派。正如阿英先生所说的,该书“与史实尽多不符,在当时却足很重要的政治宣传读物。” 作者黄小配(1872-1913年),名世仲,号棣荪,别署禺山世次郎,笔名黄帝嫡裔,又号世界一个人。广东番禺人。1901年在南洋即参与兴中会的外围组织中和堂。1903年回香港任《中国日报》记者。发表《辨康有为政见书》而名声大振。1905年年参加同盟会,被选为香港分部茭际员。

南朝金粉录

南朝金粉录 立即阅读

作者:【清】燕山逸叟    阅读:6122    收藏:1

牢骚子所著《南朝金粉录》一书,采用了盗梦空间的写作手法,通过作者的谦称“小子”带入了同乡的回忆录中,最终带了两个问题又回到上层“小子”叙事中,堪称写作手法一奇。若论文中故事基本采用了标准的:才子落魄于小人,佳人相助于危难,朋友提携于江湖,高人点化于关节,建功立业于乱世,急流勇退于功成。此类故事写法也可见于曾国藩和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事中。

坟

立即阅读

作者:鲁迅    阅读:6074    收藏:0

鲁迅经典杂文集,在《坟》所收录的杂文中鲁迅突出地运用史笔,生动形象地引据事实,表达爱憎,针砭时弊,论证古今。《坟》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包括《论雷峰塔的倒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娜拉走后怎样》《论“他妈的!”》《文化偏至论》《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等二十四篇。这些杂文写于1907年到1925年间,在这些杂文中,鲁迅突出地运用史笔,生动形象地引据事实,表达自己的是非爱憎,指陈时弊,论证古今,显现他不屈不挠与旧势力战斗到底的革命形象。

醒世新编

醒世新编 立即阅读

作者:【清】萧鲁甫    阅读:6068    收藏:1

一名《花柳深情传》,四卷三十二回,成书于清光绪乙未年(1895年),六年后即光绪辛丑年(1901年)上海书局石印本行世。小说末尾明确指出作者题写的书名为《醒世新编》。而《花柳深情传》之名盖书商为迎合读者心理而妄改之名,袭才子佳人之俗套,殊乖作者本意。故今之校点本恢复原名。小说通过浙东魏家的兴衰深刻反映了时文、缠足、鸦片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危害。这部小说的价值不但在于真实的再现了时文、缠足、鸦片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大危害,而且更是在多个方面对后来出现的“新小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醒世新编》中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心理描写与议论手法的大量运用和“新民”形象等都对“新小说”产生了深刻影响。

迷羊

迷羊 立即阅读

作者:郁达夫    阅读:6060    收藏:0

中篇小说《迷羊》,作者为郁达夫,写于一九二六年底的广州,小说以第一人称写了一个名叫王介成的落魄文人从一个叫谢月英的女老生那里寻找放纵的故事。小说隐藏着一个超越文本的深层结构:王介成希望从谢月英那里得到的不是情欲的享受,而是对于生命力的肯定。然而,最终他却发现灵魂的痛苦,是用任何方式也消除不掉的。在《迷羊》当中,王介成表现出对于自身性能力的高度重视,因为性能力是与意志力联系得最紧密的一种肉体状态,可是,对于意志力的证明最终以他对意志力的失望而告终。

霜叶红似二月花

霜叶红似二月花 立即阅读

作者:茅盾    阅读:6049    收藏:0

茅盾继《蚀》之后写的又一部力作。小说以“五四”前夕江南村镇为背景,描写新兴资本家和豪绅地主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以及他们与农民的尖锐矛盾,中间穿插着几对青年男女的感情纠葛,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布局严谨,场面宏大,情节复杂,语言典雅,是一部富有民族风格的佳作。遗憾的是,这部“本来打算写从‘五四运动'到1927这一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大变动”的作品,40年代只写出第一部,成为残稿。

龙须沟

龙须沟 立即阅读

作者:老舍    阅读:6048    收藏:0

三幕话剧《龙须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剧作完成于1950年,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焦菊隐导演。《龙须沟》是一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它以主人公程疯子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解放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前后的不同命运以及他们对党对政府的拥护和热爱。该剧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剧中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