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拉米公众号:lami_la

随笔[汉语]将文章加入收藏,方便下次阅读哦

爽洁,雨后天晴的光辉 立即阅读

作者:萧月月    阅读:633    喜欢:0

连续几天,淅淅沥沥的夏雨下过不停,整得人真的有些颓废。可今日早晨,起床瞬间,撩开窗帘,却伴着几滴雨落,太阳好像颇为高兴,羞羞答答穿云破雾,一下挣脱束缚,让整个大地感受光芒四射,终于,雨后放晴了。踩着湿漉漉地面,感受着尤胜平日般清新的空气,仿佛被赋予神力,有了无限精神趣味,于之一瞬,心宽体畅,悠悠扬扬,泛滥开来。

天涯 立即阅读

作者:吴伯箫    阅读:632    喜欢:0

访问海南岛的农场,我们路过了“天涯海角”。 唐朝宰相李德裕从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曾有《登崖州城作》:“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天涯海角”就属古崖州。想象里那是很遥远的地方。 八十年代第一春到“天涯海角”,我们是带着兴奋的心情的。 快步走过一段沙石路,迈下海边并不修整的石台阶,迎面是一座半圆不方的巨大青灰色...

登蓬莱阁 立即阅读

作者:季羡林    阅读:632    喜欢:0

去年,也是在现在这样的深秋时分,我曾来登过一次蓬莱阁。当时颇想写点什么;只是由于印象不深,自己也仿佛没有进入“角色”,遂致因循拖延,终于什么也没有写。现在我又来登蓬莱阁了,印象当然比去年深刻得多,自己也好像进入了“角色”,看来非写点什么不行了。 蓬莱阁是非常出名的地方,也可以说是“蓬莱大名垂宇宙”吧。我在来到这里以前,大概是受蓬莱三山传说的影响,总幻想这里应该是仙山缥缈,白云缭...

拿来和送去 立即阅读

作者:季羡林    阅读:632    喜欢:0

在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大国中,古代典籍传留下来在质和量的方面都独占鳌头的,只有中国一国。这个说法完全符合事实,毫无夸大之处。典籍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古代典籍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对世界文化一个伟大的贡献。 在过去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有的统治者也曾用大力整理过,比如清代的乾隆皇帝就曾亲自过问,遴选了几位大学士,集天下最有成就的大学者,用上几年的时间,编选了一部有名的《四库全书》,没...

梦萦未名湖 立即阅读

作者:季羡林    阅读:631    喜欢:0

北京大学正在庆祝九十周年华诞。对一个人来说,九十周年是一个很长的时期,就是所谓耄耋之年。自古以来,能够活到这个年龄的只有极少数的人。但是,对一个大学来说,九十周年也许只是幼儿园阶段。北京大学肯定还要存在下去的,二百年,三百年,一千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同这样长的时间相比,九十周年难道还不就是幼儿园阶段吗? 我们的校史,还有另外一种计算方法,那就是从汉代的太学算起。这决非我的发明创...

悼许国璋先生 立即阅读

作者:季羡林    阅读:630    喜欢:0

小保姆告诉我,北京外国语大学来了电话,说许国璋教授去世了。我不禁“哎哟”了一声。我这种不寻常的惊呼声,在过去相同的场合下是从来没有过的。它一方面表现了这件事对我打击之剧烈,另一方面其背后还蕴含着一种极其深沉的悲哀,有如被雷击一般,是事前绝对没有想到的,我只有惊呼“哎哟”了。 我同国璋,不能算是最老的朋友,但是,屈指算来,我们相识也已有将近半个世纪了。在解放初期那种狂热的开会的热...

落笔书花,诗意华年 立即阅读

作者:萧月月    阅读:629    喜欢:0

一步一个脚印,慨然向着太阳,手机的荧屏,记录灵感的勃发。 有一个魔咒,在把眼睛抽转,眸子一经颤动,就有文字勃发,跳入脑海麾下,供其驱使,渐露丰华。 游走于书山,跨鞍登马;睿智的捧茗,尝掖悟它;烹墨煮文,闲暇时光才好耍;麻将扑克看着我,只有干瞪眼,打落牙齿吞进肚去打群架。 弹指之间,挥挥洒洒;一腔热血,泥沙俱下,化作的涓涓细流,奔泻不停,休管文字珠玑,...

立即阅读

作者:梁实秋    阅读:629    喜欢:0

最近有幸,连读两本出色的新诗。一是夏菁的《山》,一是楚戈的《散步的山峦》。两位都是爱山的诗人。诗人哪有不爱山的?可是这两位诗人对于山有不寻常的体会,了解与感情。使我这久居城市樊笼的人,读了为之神往。夏菁是森林学家,游遍天下,到处造林。他为了职业关系,也非经常上山不可。我曾陪他游过阿里山,在传说闹鬼的宾馆里住了一晚,杀鸡煮酒,看树面山(当然没有遇见鬼,不过夜月皎洁,玻璃窗上不住的有剥啄声,造成近似...

悼靳以 立即阅读

作者:沈从文    阅读:626    喜欢:0

得到靳以逝世的消息,正和去年得到郑西谛同志逝世消息一样,一面感到沉痛,一面还希望消息是误传。因为两个老友,都正当年富力强、精神饱满,热爱生活热爱新社会,正当为人民事业献身大有可为的时候,不可能忽然死去的!月前有熟人过上海时,只听说靳以因工作劳累,心脏出了毛病,曾一度昏迷,入了医院。在病院中,谈起我们一代一定可以看到社会主义的建成,情绪还十分乐观。《人民文学》十一月号发表的《跟着老马转》是他最...

赋得永久的悔 立即阅读

作者:季羡林    阅读:624    喜欢:0

题目是韩小蕙小姐出的,所以名之曰“赋得”。但文章是我心甘情愿作的,所以不是八股。我为什么心甘情愿作这样一篇文章呢?一言以蔽之,题目出得好,不但实获我心,而且先获我心:我早就想写这样一篇东西了。我己经到了望九之年。在过去的七八十年中,从乡下到城里;从国内到国外;从小学、中学、大学到洋研究院;从“志于学”到超过“从心所欲不逾矩”,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既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既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