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拉米公众号:lami_la

全部[汉语]将文章加入收藏,方便下次阅读哦

车中一瞥 立即阅读

作者:茅盾    阅读:1218    喜欢:0

挤上了车门,只觉得眼前一漆黑;我几乎以为误入铁闷车了。我是提着一口小皮箱的,忽然我和小起箱之间塞进一个大屁股来,此时要是我一松手,那自然什么都解决,或者我的臂膊是橡皮做的,那也好办;但不幸都不是,我只好叫道:“朋友,慢点!臂膊要轧断了!” 我想我一定是用足了力气喊的,因为挡在我前面的那些人头都向后转了;有一位热心人还帮着我叫道: “不好了!轧坏了小孩子了!”

焚鹤人 立即阅读

作者:余光中    阅读:1217    喜欢:0

一连三个下午,他守在后院子里那丛月季花的旁边,聚精会神做那只风筝。全家都很兴奋。全家,那就是说,包括他、雅雅、真真和佩佩。一放学回家 ,三个女孩子等不及卸下书包,立刻奔到后院子里来,围住工作中的爸爸。三个孩子对这只能飞的东西寄托很高的幻想,它已经成为她们的话题,甚至争论的中心。对于他们,这件事的重要性不下于太阳神八号的访月之行,而爸爸,满身纸屑,左手浆糊右手剪刀的那个爸爸,简直有点太空人的味迢了。

在公园里 立即阅读

作者:茅盾    阅读:1216    喜欢:0

华氏表七十五度了!今春第一天这么热,却又是星期例假。公园进口处满是人,长蛇阵似的。 因为有胃病,某先生告诉我“要多跑路”,趁今天暖和,我也到公园里去赶热闹;那就实行“多跑路”罢,我在公园里尽兜圈子,尽在那些漂亮的游客阵中挤进挤出。 说是“挤”,一点也不夸张。今天这公园变成“大世界”①了! ①“大世界”当时上海...

论技巧 立即阅读

作者:沈从文    阅读:1216    喜欢:0

几年来文学词典上有个名词极不走运,就是“技巧”。多数人说到技巧时,就有一种鄙视意识。另外有一部分人却极害羞,在人面前深怕提这两个字。“技巧”两个字似乎包含了纤细、琐碎、空洞等等意味,有时甚至于带点猥亵下流意味。对于小玩具小摆设,我们褒奖赞颂中,离不了“技巧”一词,批评一篇文章,加上“技巧得很”时,就隐寓似褒实贬。

大地山河 立即阅读

作者:茅盾    阅读:1214    喜欢:0

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不能想象江南太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的生涯;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也还不是江南“水乡”的风光。缺少那交错密布的水道的西北高原的居民,听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兹乃,飘然而过,总有点难以构成形象的罢? 没有到过西北——或者就是豫北陕南罢,——如果只看地图,大概总以为那...

莲子 立即阅读

作者:梁实秋    阅读:1208    喜欢:0

有莲花的地方就有莲子。莲子就是莲实,又称莲的或莲菂。古乐府《子夜夏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我小时候,每到夏季必侍先君游什刹海。荷塘十里,游人如织。傍晚辄饭于会贤堂。入座后必先进大冰碗,冰块上敷以鲜藕、菱角、桃仁、杏仁、莲子之属。饭后还要擎着几枝荷花莲蓬回家。剥莲蓬甚为好玩,剥出的莲实有好几层皮,去硬皮还有软皮,最后还要剔出莲心,然后才能入口。有一股清香沁人脾胃。胡同里也有小贩吆喝着卖...

风雪华家岭 立即阅读

作者:茅盾    阅读:1204    喜欢:0

“西兰公路”在一九三八年还是有名的“稀烂公路”。现在(一九四○年)这一条七百多公里的汽车路,说一句公道话,实在不错。这是西北公路局的“德政”。现在,这叫做兰西公路。 在这条公路上,每天通过无数的客车、货车、军车,还有更多的胶皮轮的骡马大车。旧式的木轮大车,不许在公路上行走,到处有布告。这是为的保护路面。所谓胶皮轮的骡马大车,就是利用品车的废胎,装在旧式大车上,三匹牲口拉,牲口有...

连绵不停的雨,烦恼着整个夏天 立即阅读

作者:萧月月    阅读:1204    喜欢:0

从白天下到晩上,从晚上下到白天,连续十多天还在下的雨,每天都是如此。造就出许多蜗居族,盯着雨不停,只要稍小点,刚想迈开腿,它又疯狂下起来,惹得我们如同变傻,只能疯疯癫癫。天老爷呀?你咋能这样?叩首祈祷,倒蒜的我,毫无办法,仅会吁叹。 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小伙子,二十多岁年纪,一脸憨厚朴实,穿着刚买的新裤子,声情并茂,边舞边唱,跪倒在水凼凼,在给天老爷跪下,求它再不要发脾气,千万终...

丁玲到延安后的思想波澜 立即阅读

作者:朱鸿召    阅读:1196    喜欢:0

丁玲是个有着火一样性情的新式女性。早在中学时代为反抗封建婚姻,她离开了湘西那个像《红楼梦》中贾府一般的家,“作为一个流放的叛徒,到上海去”。20年代莎菲式的苦闷阴鸷,到30年代已变成上街游行、写标语、贴墙报、散传单、飞行集会等革命行动。她不愿坐在家里写文章,也不满足于只是写几篇文章。1931年丈夫胡也频遇害后,她在沈从文的仗义护送下,将不满周岁的孩子送回湖南常德老家,三天后又转身返回上海。她向地下党组织要求去苏区,在实际斗争中释放心中的苦痛。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立即阅读

作者:季羡林    阅读:1194    喜欢:0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多少年来我曾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曾一度得到两个截然相反的答案:一个是最好不要再上大学,“知识越多越反动”,我实在心有余悸。一个是仍然要上,而且偏偏还要学现在学的这一套。后一个想法最终占了上风,一直到现在。我为什么还要上大学而又偏偏要学现在这一套呢?没有什么堂皇的理由。我只不过觉得,我走过的这一条道路,对己,对人,都还有点好处而已。我搞的这一套东西,对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