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作者穆时英。1932年11月发表于《现代》第二卷第一期。小说运用剪辑组合的方式,通过一个个互不相关的画面,描绘了灯红火绿的大都会夜晚的种种社会病象:夜晚僻静的街上发生了一起凶杀案,3个穿黑绸衫的人枪杀了一个提着饭篮的人;火车疾驶而过;接着出现的场景,是一个大富豪刘有德回到家,年轻的妻子先向他要钱,儿子又来向他要钱,用于夜生活的享受;工地上一位建筑工人被木柱压死;一个失恋青年在江边呆立……作者用现代派艺术处理手法,象电影镜头般的跳跃,勾勒出五光十色的上海夜景,表现了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色。小说在结构上,时间交叉、空间跳跃、扑朔迷离、朦胧恍惚,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是作者在艰难辗转的生活途程中创作的。初稿写成于作者从北京返回南方不久的1926年春夏,小说描写“一位落在时代的熔炉中的青年,八天内所受的‘熔解生活’的全部经过”。作者“收拾青年们所失落着的生命的遗恨,结构成这部小说”。小说反映了在动荡黑暗的大革命时代,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既无勇气和决心投入群众的革命洪流,又不愿与旧社会同流合污,犹豫、徘徊,悲观、绝望,最后归于毁灭。这部作品虽存在着基调低沉,结构有些松散,叙述比较拖沓等缺点,但对于当时“站在新时代台前奋斗,或隐在旧时代幕后挣扎的朋友们”,都是有一定启发和教育意义的。它曾得到鲁迅的好评,被认为总还是“优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