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拉米公众号:lami_la

全部[汉语]将图书放入书架,方便下次阅读哦

剪灯新话

剪灯新话 立即阅读

作者:【明】瞿佑    阅读:19209    收藏:1

明代瞿佑撰写的文言短篇小说,中国十大禁书之一。最早在洪武十一年编订成帙,以抄本流行。元末明初的社会大动荡,摧残、扭曲着社会中、下层男女的情欲生活。此书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禁毁小说,除摹书普罗男女的畸变离奇隐秘外,其人鬼相恋,“交合之事,一如人间”,亦成为遭禁主要原因之一。作者自己都坦陈此书“近于诲淫,藏之书笥,不欲傅出”。《剪灯新话》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描写婚姻爱情的。或是人与人的婚姻,或写人与鬼的爱情,都突出强调一个“情”字。

东度记

东度记 立即阅读

作者:【明】清溪道人    阅读:17571    收藏:1

又名《扫魅敦伦东度记》,是由方汝浩编写的书籍。明代小说。作者方汝浩,号清溪道人,生卒及生平事迹不详。书叙达摩老祖由南印度出发,自西而东,经东印度国,再往震旦国阐化历程。作者塑造了一大批千奇百怪的妖魔形象,他们有的是人,像酒色财气四魔,本是巨鼍巫师的徒弟;有的是人的心理幻化,他们给社会带来各种危害,诸如兄弟不和、夫妻失睦等,皆有他们拨弄而成,而与达摩老祖和不如密多尊者始终作对。小说虽极写神怪妖魔,光怪陆离,虚幻神奇,但却揭露了明末社会和家庭的各种矛盾,真是的描绘出一副封建末世社会全面崩溃的画面,别具一格。

杨家府演义

杨家府演义 立即阅读

作者:【明】秦淮墨客    阅读:10031    收藏:1

明代长篇历史小说,全名是《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凡8卷,58则故事。内容与熊大木的《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大致相同。小说写杨门一家几代人前赴后继,忠勇卫国的英雄事迹。作品在着重表现激烈民族矛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腐朽和最高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表达了人民群众要求抵御外患,谴责权奸,表彰忠烈的理想和愿望。语言通俗朴素、生动活泼,风格粗犷豪放。但其情节的安排尚欠妥帖,形象的塑造也显粗糙。现存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刊本,清嘉庆十四年(1809)书业堂重印本。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杨家府演义》即据以上诸本刊印。

三宝太监西洋记

三宝太监西洋记 立即阅读

作者:【明】罗懋登    阅读:26999    收藏:0

又名《三宝开港西洋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简称《西洋记》。此书现存有明万历刻本,作者序文系写于万历丁酉(1597)。作者将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奉使“西洋”的史实敷衍描绘成神魔小说,希望藉此激励明代君臣勇于抗击倭寇,重振国威。《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描写明代永乐年间太监郑和挂印,招兵西征,王景宏为其副手,共平服39国。郑和七次奉使“西洋”(指今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间的海域),经历30余国,为历史事实,但《西洋记通俗演义》却非历史小说,此书多述降妖伏魔之事。同《西游记》类似,属于神魔小说。

圣处女的感情

圣处女的感情 立即阅读

作者:穆时英    阅读:2668    收藏:1

若想在现代作家里挑摩登人物,稍具文学史常识的人就不会漏掉穆时英。作为新感觉派里最具才华的代表作家之一,穆时英身上几乎无处不透露出摩登气息。 作者描绘都市流行文化,用无数光怪陆离的城市镜头堆砌起一个由咖啡厅、舞场、轿车、Jazz以及大旅馆等组成的上海。小说中的主角换成了疲倦而颓废的男女,沉溺烟卷和酒精中,以互相猎取为乐。他对上海那种既迷恋又厌倦的情感使他笔下的城市带有一抹现代色彩:人的拟物化表现,相同场景一再复制,消费文化的规模生产以及情感的缺失等等。

上海的狐步舞

上海的狐步舞 立即阅读

作者:穆时英    阅读:10439    收藏:0

短篇小说,作者穆时英。1932年11月发表于《现代》第二卷第一期。小说运用剪辑组合的方式,通过一个个互不相关的画面,描绘了灯红火绿的大都会夜晚的种种社会病象:夜晚僻静的街上发生了一起凶杀案,3个穿黑绸衫的人枪杀了一个提着饭篮的人;火车疾驶而过;接着出现的场景,是一个大富豪刘有德回到家,年轻的妻子先向他要钱,儿子又来向他要钱,用于夜生活的享受;工地上一位建筑工人被木柱压死;一个失恋青年在江边呆立……作者用现代派艺术处理手法,象电影镜头般的跳跃,勾勒出五光十色的上海夜景,表现了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色。小说在结构上,时间交叉、空间跳跃、扑朔迷离、朦胧恍惚,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南北极

南北极 立即阅读

作者:穆时英    阅读:2060    收藏:1

这些声音,这些脸,这些错杂的街头风景,全是熟极了的。跳下了电车,卖票的把门喀的关上,叮叮两声,电车就开去了。走到人行道上,便把咬在嘴里的车票扔了,笑着。拐角那儿那家绸缎铺子上面的西乐队把大喇叭冲着他吹:“正月里来是新春……”鼓,有气没力的咯咯地敲着;便顺着那拍子走。没走上多远,当的一声儿,铁杓敲在锅沿上,一笼饽饽腾着热气在他前面搬了过去——到饽饽铺子了。过去就是老虎灶带茶馆,水在大锅子里尽沸,一个穿了围裙的胖子把铜杓子竖在灶上,一只手撑着腰,站在那儿。那边桌子上是把脚践到长凳上在喝茶的人。老虎灶的隔壁是条肮脏的小胡同。到家了!更走得快。

短裤党

短裤党 立即阅读

作者:蒋光慈    阅读:5091    收藏:0

1927年蒋光慈为纪念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创作了中篇小说《短裤党》,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一直饱受争论。中篇小说。1927年2月,上海工人阶级举行武装起义,许多同志英勇牺牲。领导干部杨直夫、史兆炎总结失败教训,积极准备,等待时机。3月21日,在共产党领导下,几十万工人举行罢工,接着又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终于取得了胜利。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武装斗争的小说。然而,在当时的黑暗世道,《短裤党》刚出版,便即遭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忌恨和敌视。

异邦与故国

异邦与故国 立即阅读

作者:蒋光慈    阅读:8068    收藏:0

本书是蒋光慈旅居东京的日记,起于1929年8月25日,止于当年11月9日。日记中间有失记的地方;也许是作者公开出版时抽掉了,因为《序》中说“这是我在东京养病时一部分的日记”。这册日记的一部分,曾发表于《拓荒者》创刊号上,题为《东京之旅》。《异邦与故国》是部极好的抒情散文。1929年8月,作者迫于国内的险恶政治形势和个人处境,又加以肺病缠身,所以东渡日本去治病和创作,而日记中流露出的却是爱国的挚情,却是对政治和文艺动向的关心。日记的主调是对故国之思,书名为《异邦与故国》,也表明了这一点。《异邦与故国》又是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日记册。日记真实地记录了当年蒋光慈的革命工作和创作活动。

少年漂泊者

少年漂泊者 立即阅读

作者:蒋光慈    阅读:7023    收藏:0

蒋光慈的一部自叙传小说,1926年发表。讲述的是孤儿汪中在致诗人维嘉的长信中吐露了近十年的漂泊历程和内心的不满与追求,最后在战场上献身革命的理想。小说洋溢着浓烈的反抗精神与革命鼓动性。小说以书信体的形式,描述了农村少年汪中在父母双亡之后漂泊四方,经历艰难曲折,最终走上了自觉地为革命事业而英勇斗争的道路。主要人物形象激励过许多在黑暗中找不到出路的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而这部小说也因最早歌颂党的领导、最早塑造优秀共产党人形象,从30年代起一直被国民党当局查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