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拉米公众号:lami_la

其他[汉语]将文章加入收藏,方便下次阅读哦

叶挺印象记 立即阅读

作者:丘东平    阅读:4009    喜欢:11

叶挺,革命者,天才的军事家。我知道他的名字是在一九二七年。那时候,我们乡下的人们都很喜欢提起他,一提起,总是低声附耳,仿佛一走漏就要给人抓去杀头的样子,情形是满秘密的。去年夏天,我在香港偶然碰到了×××先生,他和我谈了关于上海文化界的一些情形,忽然低了声,把嘴巴挨紧了我的耳朵说:“叶挺在香港,你知道吗?”秘密得很。不晓得怎样,我一听到这名字就立即感到一阵兴奋,——我好久没有听到这名字了。原来叶挺是在香港!我秘密着,没有告诉别人,这比×××先生把叶挺的消息告诉我的时候的情形还要秘密。

吴履逊和季子夫人 立即阅读

作者:丘东平    阅读:4798    喜欢:1

“八·一三战事”爆发的一礼拜后,我接到我的弟弟从广州中央军校的来信,里面提到吴履逊因为老婆是日本人的关系,把军队里的职务丢了,而且和他的季子夫人离了婚。这个消息使我吃惊不小,——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假如说,吴履逊突然为了什么事给人枪毙了,这倒干脆得多,吴履逊是一个壮健,有毅力的男子,他耐得苦,当得起大事,能够打破一切的困难,我曾经为他这独特人品立下了一个确定的公式:广东人+男子汉+军人=吴履逊

猛虎和蔷薇 立即阅读

作者:余光中    阅读:1303    喜欢:1

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Siegfried Sassoon1886——)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In me the tiger sniffe the rose。”勉强把它译成中文,便是:“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如果一行诗句可以代表一种诗派(有一本英国文学史曾举柯立治“忽必烈汗”中的三行诗句:“好一处蛮荒的所在!如此的圣洁、鬼怪,像在那残月之下,有一个女人在哭她幽冥的欢爱!”为浪漫诗派的代表),我就愿举这行诗为象征诗派艺术的代表。

弘一大师的风花雪月 立即阅读

作者:林小娴    阅读:1494    喜欢:1

一直对李叔同先生怀有浓厚的兴趣,不止是他在书法、绘画、音乐、戏剧方面的才华横溢,更因为他风花雪月的情事。他有深爱的日本妻子和孩子,而他又绝尘而去,皈依佛门,走的清绝而超脱,这不是一般俗中人所能做到的。他1880年出生于天津的官宦兼盐商之家,自幼聪慧好学,十几岁书法填词都到了很高的水平,“二十文章惊海内。”可说是一个文化深厚又有艺术天赋的青年才俊。

丁玲到延安后的思想波澜 立即阅读

作者:朱鸿召    阅读:1098    喜欢:0

丁玲是个有着火一样性情的新式女性。早在中学时代为反抗封建婚姻,她离开了湘西那个像《红楼梦》中贾府一般的家,“作为一个流放的叛徒,到上海去”。20年代莎菲式的苦闷阴鸷,到30年代已变成上街游行、写标语、贴墙报、散传单、飞行集会等革命行动。她不愿坐在家里写文章,也不满足于只是写几篇文章。1931年丈夫胡也频遇害后,她在沈从文的仗义护送下,将不满周岁的孩子送回湖南常德老家,三天后又转身返回上海。她向地下党组织要求去苏区,在实际斗争中释放心中的苦痛。

彭德怀速写 立即阅读

作者:丁玲    阅读:1383    喜欢:0

“一到战场上,我们便只有一个信心,几十个人的精神注在他一个人身上,谁也不敢乱动;就是刚上火线的,也因为有了他的存在而不懂得害怕。只要他一声命令‘去死!’我们就找不到一个人不高兴去迎着看不见的死而勇猛地冲上去!我们是怕他的,但我们更爱他!”这是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政治委员告诉我的。当他述说这一段话的时候,发红的脸上隐藏不住他的兴奋。他说的是谁呢?就是现在我所要粗粗画几笔的彭德怀同志,他现在正在前方担任红军的前敌副总指挥。

谈写游记 立即阅读

作者:沈从文    阅读:1752    喜欢:0

写游记象是件不太费力的事情,因为任何一个小学生,总有机会在作文本子上留下点成绩。至于一个作家呢,只要他肯旅行,就自然有许多可写的事事物物搁在眼前。情形尽管是这样,好游记可不怎么多。编选高级语文教本的人,将更容易深一层体会到,古今游记虽浩如烟海,入选时实费斟酌。

论特写 立即阅读

作者:沈从文    阅读:1110    喜欢:0

近十余年来,报纸上的特写栏,已成为读者注意中心。有些报道文章,比社论或新闻还重要,比副刊杂志上文章,也更能吸引读者,不仅给人印象真实而生动,还将发生直接广泛教育效果。这种引人入胜的作用,即或只出于一种来源不远的风气习惯,可是我们却不能不承认,在已成风气习惯后这类作品的真实价值,必然得重估!他的作用在目前已极大,还会影响到报纸的将来,更会影响到现代文学中散文和小说形式及内容。

小说与社会 立即阅读

作者:沈从文    阅读:1113    喜欢:0

我们时常都可听到人说,“俺,没有事情作,看小说。”“放了假怎样消遣?看小说吧。”事实上坐柜台生意不忙的店员,办公室无事可作的公务员,甚至于厂长,委员,不走运的牙医,脾气大的女护士,尽管生活不同,身分不同,可是他们将不约而同,用小说来耗费多余生命,且从小说所表现的人事哀乐中取得快乐和教育。试从家中五十岁左右认识字的老妈妈,和十岁以上的小学生,注意注意他们对于小说故事的发迷,也可证明我说的“从小说取得快乐和教育”,是件如何普遍而平常的事情。

给志在写作者 立即阅读

作者:沈从文    阅读:1078    喜欢:0

好朋友:这几年我因为个人工作与事务上的责任,常有机会接到你们的来信。我们不拘相去如何远,人如何生疏,好象都能够在极短时期中成为异常亲密的好朋友。即可以听取你们生活各方面的意见。昔人说,“人与人心原是可以沟通的”,我相信在某种程度内,我们相互之间,在这种通信上真已得到毫无隔阂的友谊了。对于这件事我觉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