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拉米公众号:lami_la

丘东平 原名丘谭月,号席珍,广东海丰人,革命作家、诗人

茅山下

茅山下 立即阅读

作者:丘东平    阅读:2516    收藏:0

丘东平借《茅山下》人物的口表达自己的英雄人物塑造倾向:“我追慕着一种时代的典型,我赞许那样的斗争者:他是那样的满身创疤,他带着随胜利以俱来的严重的疲乏,他以杜斯退夫斯基式的长而踉跄的黑影的出现”。东平在创作中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和他本人作为硬汉子一样有着不可言说的复杂性,明暗交织,超脱善恶法则,并显示着英雄主义的光彩,成为中国现代作家笔下一组奇特而刚烈的人物。胡风对丘东平情有独钟,认为“在革命文学运动里面,只有很少的人理解到我们的思想要求最终地要归结到内容的力学的表现,也就是整个艺术构成的美学特质上面。

给予者

给予者 立即阅读

作者:丘东平    阅读:4534    收藏:0

芦沟桥的枪声揭起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丘东平投身到救亡活动中,他的创作也集中到反映抗战。这一阶段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国民党军队的抗日斗争。首先是《给予者》(集体创作,东平执笔),这是丘东平抗战初期写的第一个长篇小说,通过一个从平民到士兵到连长的黄伯祥的经历,反映了爱国军人保家卫国强烈的民族情绪,也揭示了旧军队内部的黑暗和抗战中经受的洗炼。作者有感于某大学女教授捐款给政府,由报馆转交,以获得爱国名声,塑造的黄伯祥是一个不求索取,连亲人也奉献了的“给予者”形象。

中校副官

中校副官 立即阅读

作者:丘东平    阅读:2262    收藏:0

梅岭系列小说后,东平在创作的道路上开始了新的探索。由于参加过十九路军,了解国民党军队的情况,他写了《中校副官》、《运转所小景》、《正确》、《将军的故事》、《尊贵的行为》、《兔子》等作品,反映旧军队里从高级将领、中级军官到众多的下层官兵的生活。其中的《中校副官》,反映的是1933年的华北抗战,以中校副官为代表的军人有强烈的爱国战斗要求,但上层军官却执行着不抵抗的命令,迫害中下层官兵的爱国行动,又将他们的战绩窃为己有,揭示了国民党军人面对日寇侵略的不同面貌。

火灾

火灾 立即阅读

作者:丘东平    阅读:3770    收藏:0

六月十日收租的时候,为着勘对租簿,登记,或者争论一些别的什么,许多毛脚毛手的田佃们走进这里来呼吸一下子,是可以的;不过,可不要让污秽的脚踏脏了地砖,不要用粗硬的手去触摸那——不管是在墙壁上挂着,抑或在台面上放置着的一切,而最要紧的是,不要忘记了这是一间雅静的“小书斋”,是专为着接待客人们用的!这地方有些潮湿,屡次粉抹过的白墙壁上,正浮现了许多黑灰色的斑点,——但看一看那红色而洁净的地砖吧!单这洁净,就不是这村子中穷人家的屋子里所有的了,……就是那墙壁,也不怕它已经旧了些,老主人爱惜着它,宝贵着它,非有正当的用场,如悬挂四联,镜框和挂画之类,是不会把铁钉子随便钉上的,错钉了一根铁钉子——把它拔掉而遗留下来的小洞孔,是半个也没有。

将军的故事

将军的故事 立即阅读

作者:丘东平    阅读:4356    收藏:0

本书为丘东平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邱东平所著《多嘴的赛娥》、《一个小孩的教养》、《红花地之守御》、《通讯员》、《骡子》、《白马的骑者》、《运转所小景》等七篇短篇小说。丘东平(1910.5.16—1941.7.28),现代作家,原名丘谭月,号席珍,广东海丰人。他的作品具有七月派作家的现实主义风格,充满对生活的苦难和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1941年7月23日傍晚,丘东平等3位领导率师生200余人,从盐城东北向西南一带移动,翌晨在北秦庄遭日军袭击,丘东平在掩护教师和学员冲出火力网时,以身殉国。年31岁。

沉郁的梅冷城

沉郁的梅冷城 立即阅读

作者:丘东平    阅读:2246    收藏:0

为着一个愚蠢的守卫兵被暗算,也许是再微小些的原因吧,以致梅冷在防御上偶然失手的事,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稀奇的。保卫队有着克服一切骚乱的能力,经过了一场恶战之后,暴徒们趁着夜里来,又趁着夜里走了。但是,保卫队还有着不能不严重地加以研办的事。保卫队宣布了一连三天的戒严令,把梅冷的四关口都封锁住了。人们只可以从外面走进城里,却不准从城里放出一个,——这唯一的任务,是搜捕在城里作着潜伏工作的叛党。注意力的集中点,在于×军袭城的时候,城里发现的一颗炸弹。炸弹在一间理发店的门口爆炸了。

第七连

第七连 立即阅读

作者:丘东平    阅读:10699    收藏:0

一篇战地特写。有希望社1944年2月桂林版。作家通过对国民党某部第七连连长丘俊谈话的记叙,表现了国民党抗日军队下层军官和士兵的爱国精神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同时也揭露了由于国民民党当局长期对日本实行妥协退让政策,在仓促应战的情况下,漏洞百出,导致战争失败的事实。动荡的乱世,战士们被带入一个混乱不堪的境地,软弱的生命不仅要承受着随时到来的死亡威胁,身体受伤,而且在强大的战局面前,自己旧有思想观念,价值体系遭受着始料不及的颠覆和剿灭,个体失去了应有的自信和主观能动,产生了无法自主的恐惧感......

作者简介

丘东平(1910.5.16—1941.7.28),革命作家、诗人,原名丘谭月,号席珍,广东海丰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宣传抗日救国,1934年,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1936年7月,和鲁迅等63人共同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叶挺转战江南,历任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工作科科长(兼任一支队司令员陈毅的秘书)、中共苏南工委委员。1941年初任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教导主任,7月24日晨,遭日伪军袭击,于战斗中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