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拉米公众号:lami_la

全部将文章加入收藏,方便下次阅读哦

忘年 立即阅读

作者:吴伯箫    阅读:704    喜欢:0

老张,让我还像四十年前这样称呼你吧,虽然很多同志已经称你为“张老”了。我知道你跟小韦一样,是不甘心接受这种尊称的。小韦有趣地说:“称我为‘韦老’,闻之血充脑;不如叫‘老韦’,受之尚无愧。”他比我们小十几岁,这种心情我们是理解的。关于年龄,我们早就传诵过一种鼓舞人心的说法:“五十干劲大,六十刚刚好,七十不为稀,八十不算老。”参加十三陵水库工地劳动的时候,我也曾诌过一句:“人生八十是中年。”证之...

打前站 立即阅读

作者:吴伯箫    阅读:560    喜欢:0

“兵马未到,粮秣先行”。 前站,是尖兵,也是后勤。它主要为部队探路,准备部队打尖、宿营。又要察看地势,摸清敌情,碰上小股敌人,打遭遇战,尽量扫清部队前进的障碍,保证部队行军或作战的顺利进行。 前站,要轻装,速进。往往大部队还在远远的后边。它们已经到达目的地履行任务了;部队在号定的地点刚刚宿营,它们又已经接受新的任务提前出发了。它们什么时候了解情况,做群众工作,以至...

布衣 立即阅读

作者:吴伯箫    阅读:1073    喜欢:0

李斯说:“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李斯的话是在踌躇满志的时候说的。“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可谓富贵极矣。”诸葛亮的话则表露了谦逊感激的心情:“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李白也自称:“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接着陈述了自己不平凡的经历,说明平日所学和交游之广,转而自诩:“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天涯 立即阅读

作者:吴伯箫    阅读:592    喜欢:0

访问海南岛的农场,我们路过了“天涯海角”。 唐朝宰相李德裕从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曾有《登崖州城作》:“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天涯海角”就属古崖州。想象里那是很遥远的地方。 八十年代第一春到“天涯海角”,我们是带着兴奋的心情的。 快步走过一段沙石路,迈下海边并不修整的石台阶,迎面是一座半圆不方的巨大青灰色...

“鹰” 立即阅读

作者:吴伯箫    阅读:881    喜欢:0

“鹰”,不是说禽。 这是一个青年的名字。从这个名字看不出性别,却看得出性格。这种性格不表现在她对人的关系上,而表现在她对工作的态度上:看准了应该做的事情,像鹰抓猎物那样,就一抓抓紧。对人倒是温和的,亲切的,很重感情。感情炙热得像火,明澈得像水。高兴了笑得流泪,遇到不平的事情也气愤得流泪。不激动的时候,一般像晴朗的春天:明媚,煦暖。 我们访问“黎明之城”——允景洪的...

话故都 立即阅读

作者:吴伯箫    阅读:1276    喜欢:1

一别两易寒暑,千般都似隔世,再来真是万幸了。际兹骊歌重赋,匆匆归来又匆匆归去的时候,生怕被万种缱绻,牵惹得茶苦饭淡。来!尔座苍然的老城,别嫌唠叨,且让我像自家人似的,说几句闲杂破碎的话吧。——重来只是小住,说走就走的,别不理我!连轻尘飞鸟都说着,啊,你老城的一切人,物。 生命短短的,才几多岁月?一来就五年六载地拖下去,好不容易!耳濡目染,指磨踵接,筋骨都怕涂上了你的颜色吧;不留...

立即阅读

作者:吴伯箫    阅读:563    喜欢:0

马是天池之龙种。那自是一种灵物。 ——庾信:《春赋》 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三四岁,话怕才咿呀会说,亦复刚刚记事,朦胧想着,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满了大圈人,说不定是送四姑走呢。老长工张五,从东院牵出马来,鞍鞯都已齐备,右手是长鞭,先就笑着嚷:跟姑姑去吧?说着一手...

夜谈 立即阅读

作者:吴伯箫    阅读:547    喜欢:0

说不定性格是属忧郁一派的,要不怎么会喜欢了夜呢? 喜欢夜街头憧憧的人影。喜欢空寂的屋里荧然的孤灯。喜欢凉凉秋夜唳空的过雁。喜欢江船上眠愁的旅客谛听夜半钟声。喜欢惊涛拍岸的海啸未央夜还訇磕的回应着远山近山。喜欢使祖逖拔剑起舞的阵阵鸡鸣。喜欢僻街穷巷黑阴里接二连三的汪汪犬吠。喜欢午夜的一声枪。喜欢小胡同里蹒跚着的鸟儿郎当的流氓。喜欢直响到天亮的舞场里的爵士乐。喜欢洞房里亮堂堂的花烛...

山屋 立即阅读

作者:吴伯箫    阅读:555    喜欢:0

屋是挂在山坡上的。门窗开处便都是山。不叫它别墅,因为不是旁宅支院颐养避暑的地方;唤作什么楼也不妥,因为一底一顶,顶上就正对着天空。无以名之,就姑且直呼为山屋吧,那是很有点老实相的。 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了;刚来记得是初夏,现在已慢慢到了春天呢。忆昔入山时候,常常感到一种莫名的寂寞,原来地方太偏僻,离街市太远啊。可是习惯自然了,浸假又爱了它的幽静;何况市镇边缘上的山,山坡上的房...

岛上的季节 立即阅读

作者:吴伯箫    阅读:558    喜欢:0

一 就开头吧。这里说的是那绿的青岛的事。 青岛的春天是来得很晚的。在别处,杨柳树都发了芽抽了叶,桃杏树都开了花绽了果的时候,青岛的风还硬得像十冬腊月一样,落叶树还秃光光的没有透鹅黄嫩绿的意思哩。到三四月天,有的地方胖人们都在热得喘了,这里还得穿皮衣棉衣。所以那时候到青岛旅行的人,若然乘的是胶济火车,走着走着就凉了起来;在回去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