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是作者在艰难辗转的生活途程中创作的。初稿写成于作者从北京返回南方不久的1926年春夏,小说描写“一位落在时代的熔炉中的青年,八天内所受的‘熔解生活’的全部经过”。作者“收拾青年们所失落着的生命的遗恨,结构成这部小说”。小说反映了在动荡黑暗的大革命时代,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既无勇气和决心投入群众的革命洪流,又不愿与旧社会同流合污,犹豫、徘徊,悲观、绝望,最后归于毁灭。这部作品虽存在着基调低沉,结构有些松散,叙述比较拖沓等缺点,但对于当时“站在新时代台前奋斗,或隐在旧时代幕后挣扎的朋友们”,都是有一定启发和教育意义的。它曾得到鲁迅的好评,被认为总还是“优秀之作”。
中国古代的最著名中原军事著作之一,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战国时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作者为孙膑,先秦天下十豪之一。最早明确记载孙膑有兵法的是《史记》,据考证,《孙膑兵法》的散失大概在唐代以前。1972年2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竹简本的《孙膑兵法》,这使失传已久的古书得以重见天日。竹简本《孙膑兵法》经过认真整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可以确定属于《齐孙子》的十五篇,包括《禽庞涓》、《见威王》、《威王问》和《陈忌问垒》等;下编是还不能确定属于《齐孙子》的论兵之作。竹简本篇数大大少于《艺文志》著录本,也不是完善的版本。
北大感旧录(选录)、思想革命、祖先崇拜、碰伤、山中杂信(选录)、天足、小孩的委屈、国粹与欧化、贵族的与平民的、夏夜梦(选录)、妇女运动与常识、教训之无用、狗抓地毯、我们的敌人、死之默想、上下身、抱犊谷通信、与友人论性道德书、黑背心、吃烈士、萨满教的礼教思想、死法、诅咒、哑巴礼赞、麻醉礼赞、北沟沿通信、论八股文、拥护《达生编》等、《论语》小记、关于活埋、谈策论、吃菜、读戒律、刘香女、家之上下四旁、汉文学的传统、中国的思想问题、梦想之一、道义之事功化、北大的支路、日本的人情美、谈日本文化书、谈日本文化书(其二)、希腊之余光、闭户读书论、知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