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拉米公众号:lami_la
当前位置: 诗词 > 宋词 >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zhèn·yànláishíxīnshè

yànláishíxīnshèhuāluòhòuqīngmíngchíshàngtáisāndiǎnhuángliǎngshēngchángfēiqīng

qiǎoxiàodōnglínbàncǎisāngjìngféngyíngguàizuóxiāochūnmènghǎoyuánshìjīnzhāodòucǎoyíngxiàocóngshuāngliǎnshēng

译文

燕子飞回来的时候正赶上春季祭祀的日子,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三四片碧绿的青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栖息在树叶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柳絮也随风轻轻地飞舞着。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了东邻女伴,她笑得如花般灿烂。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都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笑意。

注释

破阵子:原唐教坊曲,一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

逢迎:相逢。

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荆楚人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双脸:指脸颊。

文学赏析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三句描绘了一个春意盎然的园子,园中有一个碧水荡漾的池塘,池面上点缀着几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空中还有柳絮飞舞。“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而是捕捉住两人斗草时的情景,着意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与神态,以轻松欢快的笔调写出了少女纯洁无暇、活泼天真的性格特征。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此词画面明媚,情调欢快,风格质朴,或可视为晏殊词中的别调。上片写景,刻画出一幅秀丽的春景图。 “燕子”、“梨花”,形态一动一静,色彩一黑一白,以之对举开篇,有相映成趣之妙。同时,用“燕子”、“梨花”带出“新社”和“清明”,又为下片中少女的登台亮相埋下了伏笔。下片写人,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仕女图。“巧笑”二句写女主人公与她的女伴在采摘花草的小路上欣然相逢,逗出下文所描写的斗草游戏。但作者既不对斗草场面稍加展示,也不对斗草规则略作交待,而聚焦于主人公斗草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这同样别具匠心。“笑从双脸生”,尤为传神写照之笔:只有涉世未深、全无心机的纯情少女才会因为如此细小的缘由而笑得这般自然、这般天真。

参考资料:

1. 吴熊和.经典宋词: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第28页

2. (清)蘅塘退士.唐诗宋词鉴赏经典集 下: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第329页

3. 肖淑琛.中国古诗词精读趣赏 唐诗宋词明清小品 名篇解读 上: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第261页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的具体年代已不详。晏殊在北宋前后当了五十年左右的官,他不是正规的进士出身,只是在十四岁时因才智过人而被赐予同进士出身。但他在受到朝野关注之前,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他对农村生活曾有相当深的了解。故在作富贵之词之外,笔锋一转,涉足农村生活题材,也一样不同凡响。把别人对他词的评价“温润秀洁”四个字,在另一番天地中展现出来。这首《破阵子》即是代表。

参考资料:

1. 彭玉平.唐宋词举要:商务印书馆,2014:第179页

名家评价

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十:小倩香奁中笔。

清代陈廷焯《闲情集》卷一:风神婉约。

清代许昂霄《词综偶评》:(疑怪三句)如闻香口,如见冶容。

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永济:此乃纯用旁观者之言,描写春日游女戏乐之情景。因见游女斗草得胜之笑,而代写其心情。言今朝斗草得胜,乃昨宵好梦之验,可谓能深入人物之心者。此种词虽无寄托,而描绘人情物态,极其新鲜生动,使读者如亲见其人其事,而与作者同感其乐。单就艺术性说来,亦有可采之处也。(《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参考资料:

1. 吴熊和.唐宋词汇评 两宋卷 第1册: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第162页

最新评论共有0条评论

    我也来评分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 [1] ),字同叔,江西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支持平台:iPhone,iPad,Android

    用移动设备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