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
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张仆射(yè):一说为张延赏,一说为张建封。
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石棱:石头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景象。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全系五绝,虽然受和诗的限制,但他却善于运用这种诗体。这种诗体本不必须遵用诗律,五七言皆可,但卢纶凭他出色的文才,以六首精巧的五绝组成了这部如画的佳作。这六首诗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
组诗第二首,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诗的取材,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就有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次句即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 “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平明”),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臵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75-276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0-142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96-697
4.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0-41
卢纶早年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元载、王缙等举荐才谋的官职。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这是卢纶边塞生活的开始。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在这种背景下创作了这组边塞诗。
1.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0-142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允言《塞下曲》,意警气足,格高语健,读之情景历历在目,中唐五言之高调,此题之名作也。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此题共六首,乃和张仆射之作,故诗语皆有颂美之意,与他作描写边塞苦寒者不同。
其二
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塞下曲》六首俱有盛唐之音,“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一章尤佳。人顾称“欲将轻骑逐,大雷满弓刀”,虽亦矫健,然殊有逗遛之态,何如前语雄壮!
李锳《诗法易简录》:暗用李广事,言外有边防严肃、军威远振之意。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诗之妙全以先天神运,不在后天迹象。……卢纶“林暗草惊风”,起句便全是黑夜射虎之神,不至“将军夜引弓”句矣。大抵能诗者无不知此妙,低手遇题,乃写实迹,故极求清脱,而终欠浑成。
1. 陈伯海.唐诗汇评(中).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1458-1460
最新评论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