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拉米公众号:lami_la
钟惺 钟惺(1574—1625),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杨尔曾 杨尔曾(约公元一六一二年前后在世),字圣鲁,号雉衡山人,又号夷白主人,钱塘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四十年前后在世。是一位作家兼书坊主,好编刊通俗书籍;编有小说《东西晋演义》十二卷五十回,《韩湘子全传》三十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刊有《海内奇观》、《图绘宗彝》等,颇见流行。 余象斗 余象斗(16世纪中叶-1637年后),字仰止(一说名文台,字象斗),号三台山人,又名余世腾、余君召、余文台、余象乌等,福建建阳书林(今南平市建阳区书坊乡)人。明代著名的书坊主、雕版印刷出版家、通俗小说家、评点家。“建本”或“闽本”刻书的代表人物之一。余象斗身兼书坊主和编书者的角色。他主持刻书长达数十年,促进了中国古代出版业的发展,并且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书籍印刷品资料;而他在小说创作、编辑和评点方面的贡献,也对中国通俗文学尤其是章回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余象斗编写的著名小说包括《南游记》《北游记》等。 周文 周文(1907-1952),四川荥经县人,原名何开荣,字稻玉,笔名何谷天、周文等,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周文早年参加革命,集革命家和小说家于一身,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以独特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广泛运用心理描写,闪烁着讽刺的火花,丰富了现代文学的画廊。在文艺大众方面,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孙了红 孙了红(?-1958) 原名咏雪,小名雪官,祖籍浙江宁波吴淞镇。是30年代的中国侦探小说作家,亦是中国现代通俗侦探推理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孙了红从来没有留下过创作手稿。自号“野猫”,最活跃的时期是二十世纪的20年代到40年代。最初他并不写侦探小说,而是什么都写。民国35年(1946年),孙了红担任《大侦探》主编,除写侦探小说外,也写通俗小说、散文,并翻译小说。他的主要作品有《囤鱼肝油者》、《东方亚森罗平案》、《侠盗鲁平奇案》、《蓝色响尾蛇》、《紫色游泳衣》、《夜猎记》等,其它如《虎诡》、《雀语》、《鬼手》、《窃齿记》、《血纸人》、《三十三号室》、《木偶的戏剧》、《蜂媒》、《鸦鸣声》等等。 柔石 柔石(1902.9.28—1931.2.7),男性,浙江宁海人。姓赵,名平福,后改为平复,笔名柔石、金桥、赵璜、刘志清等。中国作家、中国共产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中篇小说《三姊妹》《二月》《为奴隶的母亲》,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诗歌《战》《血在沸——纪念一个在南京被杀害的湖南小同志的死》,报告文学《一个伟大的印象》以及杂文《个人主义与流氓本相》等;译作有《丹麦短篇小说集》《颓废》,他还编辑出版了刊物《语丝》26期、《朝花周刊》20期、《朝花旬刊》12期,以及专门介绍外国版画的画集《艺苑朝华》5辑,对繁荣我国的革命文艺创作,推进新文化运动和扶植新生的木刻艺术有着不朽的功绩。 杨致和 杨致和,明人约公元一五六六年前后在世)(一作玉和)字不详,号齐云,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嘉靖末前后在世。善写小说,尝著《西游唐三藏出身传》(亦称西游记传)四卷,《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与吴元泰的《东游记》、余象斗的《南北二游记》合称《四游记》。 严从简 字仲可,号绍峰,浙江嘉兴人。明朝政治人物。严从简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曾任婺源县县丞和扬州同知,后入行人司任行人和刑科右给事中。隆庆元年(1567年)遭陷害,降职为婺源县丞,历官扬州同知,免官还乡。神宗万历二年(1574年)撰《殊域周咨录》二十四卷。此外严从简还著有《安南来威辑略》、《诗教》、《使职文献通编》。 西周生 西周生,明清时代小说家。山东人。作有小说《醒世姻缘传》。有人说此书作者是蒲松龄,因年代不合而明显不能成立;另有人说作者是丁耀亢,迄今亦无定论。故西周生的真实姓名和生平事迹至今不详。 吴元泰 吴元泰,明,(约公元一五六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号兰江,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嘉靖末前后在世。好为通俗小说,著有《东游记上洞八仙传》二卷,(《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与杨致和的《西游记》,余象斗的《南游记》和《北游记》合称《四游记》。 文秉 文秉(1609年-1669年),字荪符,自号竹坞遗民。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湖南衡阳。长洲诸生,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玄孙,相国文震孟仲子,崇祯十一年(1638年)曾与黄宗羲等一百四十人联名上书《留都防乱公揭》,揭发阮大铖等罪行。有弟文乘,“乘遭国难,死于难”。明亡后,文秉自号为“竹坞遗民”,隐居竹坞,入清不仕,又搜讨思陵遗事,撰成《烈皇小识》、《先拨志始》、《甲乙事案》、《定陵注略》、《前星野语》等书。 田汝成 田汝成(1503年~1557年),字叔禾,别号豫阳,约生于弘治末钱塘(今杭州市)一个书香之家,自幼继承家学,聪颖敏达,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诗词也作得很出色,他的诗词多被收入《皇明词林》、《历朝诗集》、 《明诗综》里面。 《钱塘县志》在为他作的传中赞誉道:“杭士自弘(治)正(德)以来,扬声艺苑者,汝成为最”。 陶辅 陶辅(1441~1523),字廷弼,号夕川老人,又号安理斋、海平道人,明代凤阳府凤阳县(今安徽凤阳)人,陶辅凭祖先军功荫补应天亲卫昭勇之爵,后致仕家居,闭门著书。陶辅一生著作甚丰,著有《花影集》、《桑榆漫志》、《四端通俗诗词》、《夕川愚特》、《蚓窍清娱》、《夕川咏物诗》等。 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 瞿佑 瞿佑(1347-1433),“佑”一作“祐”,字宗吉,号存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幼有诗名,为杨维桢所赏。洪武初,自训导、国子助教官至周王府长史。永乐间,因诗获罪,谪戍保安十年,遇赦放归。作品绮艳,著有传奇小说《剪灯新话》。 罗懋登 罗懋登(公元一五九六年前后在世),明代小说家,字登之,号二南里人,生卒年、籍贯不详,约明神宗万历中前后在世,主要活动在万历年间。生平不甚可考。罗懋登著有《三宝太监西洋记》,还为传奇《香山记》写过序文,并为丘濬《投笔记》作注释。 陆粲 陆粲(1494年~1551年),字子余,一字浚明,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生于明孝宗弘治七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年五十八岁。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早入词馆,颇负盛名。官工科给事中,敢直言,以争张福狱,下诏狱廷杖,寻上疏论张璁、桂萼专擅朝事,谪贵州都镇驿丞,迁永新知县,有《左传附注》、《春秋胡氏传辩疑》、《左氏春秋镌》、《陆子余集》。 余邵鱼 余邵鱼(约公元1566年前后在世),福建建阳县人,约明世宗嘉靖末前后出世。他善为通俗小说,著《列国志传》八卷,《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陈继儒为之序。自冯梦龙《新列国志》行,此书遂废。 张应俞 张应俞,字夔衷,明万历年间浙江人,约公元1500年-1520年在世。著书《骗经》,又名“杜骗新书”(全名“鼎刻江湖历览杜骗新书”)、“防骗经”,总四卷二十四类八十八则,此书大约首刊于万历末年,书前三岭山人熊振骥所撰之序,署“万历丁巳春正月之吉”。万历丁巳为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 俞万春 俞万春(1794-1849),清代小说家,字仲华,号忽来道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小说《荡寇志》的作者。俞万春早年曾随父从军,平定民变。后受父亲嘱托,用22年时间,写成长篇小说《荡寇志》(又名《结水浒传》)。此书于咸丰三年(西元1853年)刊行于世。俞万春还著有《骑射论》、《释医学辩证》、《净土事相》等。 熊大木 熊大木(约1506~1578年),号钟谷、鳌峰后人,福建省建阳人,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历史演义小说的编著者与刊行者,也是英雄传奇较早的作者。他以编著出版为业。其书坊名为“忠正堂”。有不少经他刊刻传世的书籍,他自己又动手编写了不少通俗小说,是我国小说史上继《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者之后早期创作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又一位民间作家。熊氏所撰的通俗小说,据孙楷第先生《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载录,现存的还有《全汉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南北两宋志传》、《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和《日记故事》等。这些著作中,反映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熊大木编有大量通俗小说,在明清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咏史诗别具一格,颇有新意。 张鷟 张鷟(约660—740),字文成,道号浮休子,深州陆泽 (今河北深县)人,唐代小说家。他于高宗李治调露年登进士第,当时著名文人蹇味道读了他的试卷,叹为"天下无双",被任为岐王府参军。后为长安县尉,又升为鸿胪丞。他在士林中有"青钱学士"的雅称。这个雅号后代成为典故,成了才学高超、屡试屡中者的代称。武后时,擢任御史。 黄世仲 黄世仲(1872~1913),番禺大桥乡(今属广州芳村区)人,别名黄小配。资产阶级革命家、宣传家、小说家。黄世仲于1905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大量的革命实际工作,是著名的报人。曾在《天南新报》、《中国日报》、《世界公益报》、《香港少年报》等10多种革命报刊担任主编或参加编辑工作。辛亥革命后,黄世仲被推举为广东民团局长,后因与都督陈炯明不和,被其以“侵吞军饷”之罪名杀害。终年40岁。其主要作品有《洪秀全演义》《大马扁》《廿载繁华梦》《党人碑》《岑春煊》《宦海升沉录》《黄粱梦》《宦海潮》、《陈开演义》等。 王冷佛 王冷佛(?-?),满族作家,本名王绮,又名王咏湘,北京内务府旗籍。清末时节在北京《公益报》做编辑,民国初期转为《爱国白话报》编辑。他最有名的作品是创作于光绪年间的长篇纪实小说《春阿氏》( 署名“冷佛”) 。20 世纪二十年代,王冷佛去沈阳《大北新报》工作,复有《珍珠楼》等长篇小说出手。 杜纲 杜纲(约公元一七七五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号草亭,江苏昆山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高宗乾隆四十年前后在世。生平亦无考。与散曲家许宝善友善。著有《南史演义》六十四卷,《北史演义》三十二卷,每卷一回,有宝善的序及评。又有《娱目醒心编》十六卷,共三十九回,每卷演一故事,《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并传于世。 陈宏谟 陈宏谟(1476—1527),字宗禹,明武陵人。明代文学家。弘治九年进士,正德时,知漳州,有惠政。累擢云南按察使,神采严重,不畏强御。嘉靖初,(公元一五二二年)巡抚江西,节财爱民。任内不畏强权,节财爱民,颇有政声,迁兵部侍郎,致仕归。居高吾山下,筑亭名静芳,自号高吾子。洪谟之诗,音节谐畅,有《静芳亭摘稿》八卷,与《治世余闻》《继世纪闻》并行于世。 文莹 文莹,俗姓不详,字道温,钱塘人。约公元1060年(宋仁宗嘉佑中)前后在世。与苏舜钦为诗友,舜钦尝介绍他到滁州谒欧阳修,又游丁谓门下,谓待之甚厚。熙宁中,居荆州之金銮寺。文莹著有《湘山野录》三卷,《续录》一卷,《玉壶野史》十卷,据《四库全书总目》又有《渚宫集》三卷,《文献通考》并传于世。 李昌祺 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说家。名祯,字昌祺、一字维卿,以字行世,号侨庵、白衣山人、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李逊之 李逊之,明朝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他是明末东林党领袖、大臣李应升的儿子。李应升在与魏忠贤宦官集团斗争中被杀害,以后崇祯帝即位,为其平反。明亡后,李逊之自称为“江左遗民”,素以明朝遗民自居,专心治史。关于《崇祯纪略》的写作缘由,据作者自称,是因为当时野史丛出,他有感于“国政乱于朱紫,欲语流为丹青,缘饰爱憎,增闻易见者有之矣,党庇奸逆,抹杀忠义者有之矣”,于是辑录成《三朝野纪》,记述明朝泰昌,天启、崇祯三代之事。 王永彬 王永彬(乾隆壬子年正月二十三-同治己巳年正月二十五),字宜山,人称宜山先生, 一生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个时期。王永彬涉猎广泛,在著述授业之余,经史诸子书法医学皆习,尤好吟诗,为人不爱荣华富贵,生性纯茂冲远。王永彬一生治学甚广,勤于著述,著有《围炉夜话》,与《菜根谭》《小窗幽记》一起被称为“处世三大奇书”。 张岱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0年?),初字维城,后字宗子,又字天孙,因著《石匮书》,人称“石公”,于是又字石公,号陶庵,晚号六休居士、蝶庵、古剑老人(一作古剑陶庵老人)、渴旦庐等,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剑门(故其自称“蜀人”),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史学方面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文学创作方面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患有痰疾而长住外祖父家养病,崇祯八年(1635年)参加乡试而不第,因而未入仕;明亡后先是避兵灾于剡中,兵灾结束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困,开始潜心著述,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等;康熙四年(1665年)撰写《自为墓志铭》,颇有向死而生之意;后约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九月与世长辞,享年约八十四岁,逝后被安葬于山阴项里。 袁枚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靳以 靳以(1909~1959),现代著名作家,原名章方叙,天津人。少年时代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国际贸易系。20世纪30年代写了许多反映小市民和知识分子生活,描写青年男女生活和爱情的小说。40年代目睹国民党破坏抗战,思想感情发生变化,作品中出现革命的倾向。新中国成立后热情参加文化建设工作和各项政治活动,曾任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等职。1959年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享年50岁。一生共有各种著作30余部。 粱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民国十八年(1929年)一月十九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终年56岁。 许啸天 许啸天(1886-1946),近现代作家,名家恩,字泽斋,号啸天,浙江上虞人。十七岁时剪去发辫,追随徐锡麟、秋瑾、投身于民族革命,并著《越恨》一书记其始末。曾与夫人高剑华创办《眉语》月刊,跻身“鸳鸯蝴蝶派”报刊之列。早年热心于戏剧,参加“春柳社”、“春阳社”,后组织“人本戏社”“文艺动员剧社”,除《粉墨登场》外,还撰写剧本有:《拿破仑》《明末遗恨》《黑籍冤奴》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剧社解散,许氏流亡于江、浙、皖、湘、桂各省。1946年重返上海,在诚明文学院任教,仍事写作。后死于车祸。许氏一生在小说创作方面,以历史演义为主,著有《清宫十三朝演义》、《明宫十六朝演义》、《唐宫二十朝演义》和《民国春秋演义》等。 陆士谔 陆士谔(1878-1944),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生于千年古镇珠溪镇(今朱家角)。名守先,字云翔,号士谔,亦号云间龙、沁梅子等。早年跟随名医唐纯斋学医,后来在沪行医,一边行医一边写小说,一生创作了百余部小说,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他的作品“皆不称”。1878年出生在上海青浦朱家角,14岁到上海城里行医谋生。在1910年32岁时创作了幻想小说《新中国》,《新中国》中关于上海未来100年的梦想堪称神奇,特别是对于地理位置的精确预言,关于世博会的描述和预言是如此的准确,简直把梦做到了极致,这是一部今人万分惊叹的小说。 穆时英 穆时英(1912年3月14日-1940年6月28日),浙江慈溪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新感觉派代表人物,笔名伐扬、匿名子等。1929年开始小说创作,翌年(1930年)发表小说《咱们的世界》、《黑旋风》;1932年出版小说集《南北极》,反映上流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两极对立;1933年出版小说集《公墓》,转而描写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后又出版《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等;1933年前后参加国民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抗日战争爆发后赴香港,1939年回沪,主办《中华日报》副刊《文艺周刊》和《华风》,并主编《国民新闻》,后被国民党特工人员暗杀。 朱贞木 朱贞木(约1905—?),本名朱桢元,字式颛。浙江绍兴人,20年代至40年代在天津电话局和日方电信公司工作,篆刻、诗书、文章俱佳,可称艺文双绝。与“奇幻仙侠派”还珠楼主、“社会反讽派”白羽 、“帮会技击派”郑证因 、“悲剧侠情派”王度庐共称“北派五大家”。朱贞木以《虎啸龙吟》《七杀碑》《罗刹夫人》为代表作,其余武侠作品尚有《郁金香》《铁汉》《庶人剑》《塔儿冈》《玉龙岗》《龙岗女侠》《边塞风云》《苗疆风云》《五狮一凤》《龙冈豹隐记》,还有历史小说《闯王外传》《翼王传》等。1949年解放后不知所终,这给对他的研究带来了困难。朱贞木的作品布局格调奇诡、内容侠情兼备、笔法细腻柔韧、内涵不拘传统,在作品中描写人物情感理想化、武功细节现实化,开新派武侠小说创作之先声,被后人称为「新派武侠小说之祖」。 魏秀仁 魏秀仁(1818-1873),字子安,又字子敦,号眠鹤主人、眠鹤道人,又号咄咄道人、不悔道人,福建侯官县东门外(今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东门村塔头)人,清朝作家。据《魏子安先生年谱》,他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父魏本唐,嘉庆己卯举人,曾任台湾县学训导、上杭县学教谕、汀州府学教授等职,著有《读经札记》、《爱卓斋集》。魏秀仁著作主要有小说《花月痕》,还有《石经考》、《陔南山馆诗钞》、《陔南山馆诗话》、《咄咄录》、《榕社丛谈》等三十余种共八十余卷,多未刊行。 胡也频 胡也频(1903—1931),福建福州人。1924年参与编辑《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开始在该刊发表小说和短文。同年夏天,与丁玲结识并成为亲密伴侣。1928年春到上海,与沈从文共同编辑《中央日报》副刊《红与黑》,并在该刊发表诗和小说。不久《红与黑》副刊停办,他又与丁玲、沈从文从事《红黑》和《人间》两个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但两刊很快即夭折。1930年5月,由于鼓动学生进行革命而被省政府通缉。他返回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当选为“左联”执行委员,并任工农兵文学委员会主席。同年他还被推为“左联”代表,参加了在上海秘密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并写作了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前面》,热情歌颂了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193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出席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代表。1931年1月17日,在东方旅社出席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预备会议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2月7日被杀害于上海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