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拉米公众号:lami_la

全部将文章加入收藏,方便下次阅读哦

隔膜 立即阅读

作者:季羡林    阅读:1279    喜欢:0

鲁迅先生曾写过关于“隔膜”的文章,有些人是熟悉的。鲁迅的“隔膜”,同我们平常使用的这个词儿的含义不完全一样。我们平常所谓“隔膜”是指“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鲁迅的“隔膜”是单方面的以主观愿望或猜度去了解对方,去要求对方。这样做,鲜有不碰钉子者。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稀见。即使有人想“颂圣”,如果隔膜,也难免撞在龙犄角上,一命呜呼。

大旱 立即阅读

作者:茅盾    阅读:1277    喜欢:0

这是大旱年头一个小小乡镇里的故事。 亲爱的读者:也许你是北方人,你就对于这故事的背景有点隔膜了。不过我也有法子给你解释个明白。 第一,先请你记住:这所谓小小的乡镇至少有北方的二等县城那么热闹;不,单说热闹还不够,再得加一个形容词——摩登。镇里有的是长途电话(后来你就知道它的用处了),电灯,剪发而且把发烫曲了的姑娘,抽大烟的少爷,上海流行过三个月的新妆,还有,——周...

人间 立即阅读

作者:史铁生    阅读:1277    喜欢:0

“瘫痪后你是怎么……譬如说,你是——?”记者一时不知怎么说好,双手像是比划着一个圆球。 我懂了他的意思,说:“那时我只想快点死。” “哪里哪里,你太谦虚。”他微笑着,望着我。 可我那时是真想死,不记得怎么谦虚过。 “你是不是觉得不能再为人民……所以才……?” 我摇摇头,想起了我那时写过的一首诗:轻推小窗看春色,漏人人间一斜...

中国人的宗教 立即阅读

作者:张爱玲    阅读:1277    喜欢:0

这篇东西本是写给外国人看的,所以非常粗浅,但是我想,有时候也应当像初级教科书一样地头脑简单一下,把事情弄明白些。表面上中国人是没有宗教可言的。中国智识阶级这许多年来一直是无神论者。佛教对于中国哲学的影响又是一个问题,可是佛教在普遍人的教育上似乎留下很少的痕迹。就因为对一切都怀疑,中国文学里弥漫着大的悲哀。

中国的日夜 立即阅读

作者:张爱玲    阅读:1273    喜欢:0

去年秋冬之交我天天去买菜。有两趟买菜回来竟做出一首诗,使我自己非常诧异而且快乐。一次是看见路上洋梧桐的落叶,极慢极慢的掉下一片来,那姿势从容得奇怪。我立定了看它,然而等不及它到地我就又往前走了,免得老站在那里像是发呆。走走又回过头去看了个究竟。

A fib(小小的谎言) 立即阅读

作者:未知    阅读:1273    喜欢:0    语言:英语

I was six years old and my sister, Sally Kay, was a submissive three.For some reason, I thought we needed to earn some money. I decided we should “hire out” as maids. We visited the neighbors, offering to clean houses for them for a quarter cents. Reasonable as our offer was, there were no takers. But one neighbor telephoned Mother to let her know what Mary Alice and Sally Kay were doing.

手指 立即阅读

作者:丰子恺    阅读:1272    喜欢:0

已故日本艺术论者上田敏的艺术论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五根手指中,无名指最美。初听这话不易相信,手指头有甚么美丑呢?但仔细观察一下,就可看见无名指在五指中,形状最为秀美。……”大意如此,原文已不记得了。 我从前读到他这一段话时,觉得很有兴趣。这位艺术论者的感觉真锐敏,趣味真丰富!五根手指也要细细观察而加以美术的批评。但也只对他的感觉与趣味发生兴味,却未能同情于他的无名指最美说。...

香市 立即阅读

作者:茅盾    阅读:1270    喜欢:0

“清明”过后,我们镇上照例有所谓“香市”,首尾大约半个月。 赶“香市”的群众,主要是农民。“香市”的地点,在社庙。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这“香市”就是农村的“狂欢节”。因为从“清明”到“谷雨”这二十天内,风暖日丽,正是“行乐”的时令,并且又是“蚕忙”的前夜,所以到“香市”来的农民一半是祈神赐福(蚕花二十四分),一半也是预酬蚕节的辛苦劳作。所谓“借佛游春”是也。

立即阅读

作者:冰心    阅读:1270    喜欢:0

她回想起童年的生涯,真是如同一梦罢了!穿着黑色带金线的军服,佩着一柄短短的军刀,骑在很高大的白马上,在海岸边缓辔徐行的时候,心里只充满了壮美的快感,几曾想到现在的自己,是这般的静寂,只拿着一枝笔儿,写她幻想中的情绪呢? 她男装到了十岁,十岁以前,她父亲常常带她去参与那军人娱乐的宴会。朋友们一见都夸奖说:“好英武的一个小军人!今年几岁了?”父亲先一面答应着,临走时才微笑说:“他是...

读画 立即阅读

作者:梁实秋    阅读:1268    喜欢:1

《随园诗话》:“画家有读画之说,余谓画无可读者,读其诗也。”随园老人这句话是有见地的。读是读诵之意,必有文章词句然后方可读诵,画如何可读?所以读画云者,应该是读诵画中之诗。诗与画是两个类型,在对象、工具、手法,各方面均不相同。但是类型的混淆,古已有之。在西洋,所谓Ut pictura poesis,“诗既如此,画亦同然”,早已成为艺术批评上的一句名言。我们中国也特别称道王摩诘的“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