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在线阅读

孙膑兵法

Txt下载

移动设备扫码阅读

客主人分

兵有客之分,有主人之分。客之分众,主人之分少。客倍主人半,然可敌也。负..定者也。客者,后定者也。主人安地抚势以胥。夫客犯隘逾险而至,夫犯隘..退则刎颈,进不敢拒敌,其故何也?势不便,地不利也。势便地利则民自..自退。所谓善者战,便势利地者也。带甲数十万,民有余粮弗得食也,有余..居兵多而用兵少也,居者有余而用者不足。带甲数十万,千千而出,千千而□之..万万以遗我。所谓善战者,善翦断之,如□会捝者也。能分人之兵,能按人之兵,则锱[铢]而有余。不能分人之兵,不能按人之兵,则数倍而不足。众者胜乎?则投算而战耳。富者胜乎?则量粟而战耳。兵利甲坚者胜乎?则胜易知矣。故富未居安也,贫未居危也;众未居胜也,少[未居败也]。以决胜败安危者,道也。敌人众,能使之分离而不相救也,受敌者不得相..以为固,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士有勇力不得以卫其将,则胜有道矣。故明主、知道之将必先□,可有功于未战之前,故不失;可有之功于已战之后,故兵出而有功,入而不伤,则明于兵者也。(以下为散简)..焉。为人客则先人作....兵曰:主人逆客于境,....客好事则....使劳,三军之士可使毕失其志,则胜可得而据也。是以按左抶右,右败而左弗能救;按右扶左,左败而右弗能救。是以兵坐而不起,避而不用,近者少而不足用,远者疏而不能..

用兵作战有客军和主军的分别。处于进攻地位的客军兵力必须比对方多,而处于守势的主军兵力较少。当客军兵力是主军兵力的一倍,主军兵力只有客军一半时,可以交战。..客军当然是在主军之后进入阵地的。主军则已占据有利地形,严阵以待客军了。而客军要攻破关隘,越过险阻,才能到达交战地点。进攻关隘..后退就等于自杀,不敢前进抗拒放军,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形势不利,地形不好。当形势有利,地形有利时,士兵自然会..通常所说的善于用兵的人,就是会利用形势和地利的人。带领数十万大军,哪怕百姓有余粮也不可能保证供给,..养兵时觉得多,而用兵时却觉得少,养兵有余而用兵时兵力又不足。有军兵数十万,成千成千地出征,..善于用兵作战的将领,必定善于分割截断放军,就像..而会解脱的人一样。能分散敌军兵力,善于抑制敌军兵力的将领,哪怕自己的兵力非常少,他用起来也会觉得有富余,而不会分散敌军兵力,不能抑制敌军兵力的将领,即使自己的兵力数涪于敌军,他仍然觉得不够用。兵多就能取胜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用筹签算算双方的兵力就可知战争的结果了。富足就能取胜吗?那么量量双方的粮食就可以知道战争的结果了。兵器锐利,铠甲坚固就能取胜吗?那么胜负就很容易预先知道了。所以说,国家富足,不一定就安全,国家贫穷,不一定就有危险;兵多不一定就能取胜,兵少也不一定就会失败。决定胜败与安危的关键在于掌握用兵的规律。敌军兵多,可以使敌军分散而不能相互救援,使敌军..虽然铠甲坚固,兵器锐利,却不能发挥威力,军兵勇敢却不能保卫他们的将领,这就是掌握了致胜的途径了。所以说,英明的君王和懂得用兵规律的将领必定事先..交战之前就有把握取胜,这样的君王和将领就能万无一失;而在交战之中能取胜,出兵之后能建功立业,退兵之时不受损伤的将领,那就只能算是明白用兵的人而已。(中间三行散简文字残缺,无法译出)..使敌军疲劳,就可以便放军全军将士完全丧失斗志,那么,就有战胜敌军的把握了。所以钳制敌军左翼而攻击敌军右翼,就是要使其右翼失败时,左翼不能救援;钳制敌军右翼而攻击其左翼的战法,也是要使得放军左翼失败时右翼不能相救。这样作战,就是要使得敌军只能坐而待毙,不敢主动出去,只敢远避而不敢交锋,造成敌军近处兵力少,不够用,远处的兵力分散,不能支援,..

【解析】

这篇文章从题目看是论述防御和进攻的,但其重点却在论述统兵将领的指挥艺术,从主,客两军的态势。讲到善于利用地形地利;从主、客两军的兵力对比,讲到善分散敌军兵力、抑制敌军将领等指挥素质,最终进入本文论述的中心——用兵的规律。孙膑连用了三个设问句:兵多就能取胜吗?富足就能取胜吗?兵器锐利、铠甲坚固就能取胜吗?接着又用三个十分浅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的回答,说明不能依表面的强大决定胜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论点:懂得用兵规律,事先就有胜利把握的将领,才是真正会用兵的将领;而在战事开始后才能因应取胜或避免损失的将领,也只能算刚入门的将领。文章没有提战事开始后也不能因应取胜或避免损失的将领,大概孙膑觉得这种庸将不值一提吧!从全文的逻辑和论述方法,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孙膑所极力推崇的是那种“有功于未战之前”的精通兵法的“知道之将”。当然,这很难达到,但却是从事军事指挥的人应有的奋斗目标,而且不仅是统兵将领,就是各行各业的领导人又何尝不应成为精通本行的专家,确保他们所从事的事业万无一失呢?诸葛亮、周瑜、曹操都称得上著名的军事家,但在赤壁大战中就显出其高下了。先看诸葛亮和周瑜,面对曹操号称百万雄师下江南的严重威胁,他们二人的认识和主张基本一样,先是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以及面见孙权的一番论述,十分透彻地说明了曹操貌似强大,实际上并非不可战胜。请看诸葛亮向孙权作的一番分析:“刘豫州虽然刚刚败过,但是关云长还带领精兵万人,刘琦率领的江夏战士也不少于万人。曹操的兵虽多,但从远道而来,已是疲劳不堪。新近追赶刘豫州,曹军兵将轻装骑马,一天一夜跑三百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强弩之末,连丝绸那么薄也穿不透了’。再说,北方人又不习惯水战。荆州的百姓归附曹操,是形势所迫,并不是他们的本心。现在将军如能和刘豫州同心协力,那打败曹操是毫无问题的。曹操兵败,必定回北方去,那时荆州、东吴的力量就强大了,三足鼎立的形势就会形成。成功与失败的机会,就在今天。请将军定夺!”孙权听了这一番分析,十分高兴地说:“先生一番话,使我茅塞顿开。我的主意定了,再没有什么疑虑了!今天就商议起兵,一起消灭曹操!”再看周瑜的一番分析:“曹操虽然打着汉朝丞相的名号,实质上是汉朝的奸贼!将军凭着神武雄才,依仗父兄创下的基业,据有江东,武器精良,粮食充足,正应该横扫天下,替国家清除残暴的奸贼,怎么能去投降呢?再说,曹操现在来这里,犯了兵家的许多忌讳:北方尚没有平定,马腾、韩遂是他后方的隐患,曹操却长时间南征,这是犯的一忌;北方军士不熟悉水战,曹操舍弃马匹,依靠船只来和东吴争斗,这是犯的二忌;现在正是严冬酷寒,曹军的马匹没有草料,这是犯的三忌;驱赶中原士兵,远道跋涉江河湖泊,他们水土不服,很多人生病,这是犯的四忌。曹操犯了这么多忌,尽管军兵人数多,也是必败无疑!将军捉拿曹操,现在正是良机。请派给我精兵数万,进驻夏口,我替将军打败曹操!”从诸葛亮和周瑜的分析,可以看出.他们两人都能认清曹操的本质弱点,从而预见是可以战胜的;但如何战胜曹操,二人的看法却不尽相同,诸葛亮强调的是刘备和孙权联合,并进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周瑜强调的却只是江东武器精良,粮食充足,东吴一家单独横扫天下,并保证他自己领几万兵就可以打败曹操。一对比就分出了高下:在分析曹操本质上,两人一样,而在战胜曹操的办法上,诸葛亮的刘、孙联合,三足鼎立就更符合客观实际,后来的历史进程也证明了诸葛亮的预见;周瑜的主张就显得片面而且有些狂妄了。如果真是独力抗曹,那结果还真难说哩。再从破曹的战略战术看,二人约定各自写在手心上,结果二人伸出手一看,都不禁大笑起来,原来二人写的是同一个字——“火”。可见英雄所见略同。在如何实施火攻灭曹上,诸葛亮解决了两个常人难于解决的难题,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这两件事是借箭和借东风,都是取胜必不可少的条件。先说借箭。一天周瑜聚将议事,也派人把诸葛亮请去。当诸葛亮进帐坐定后,周瑜问诸葛亮:“水路交兵,首要的武器该用什么?”诸葛亮回答:“弓箭。”周瑜说:“先生的话跟我的想法完全一样。只是现在军中正缺箭用,请先生监造10万枝箭,作应敌之用。这是公事,请先生千万别推辞。”诸葛亮说:“都督委派,自然应该效劳。我大胆请问,什么时候要?”周瑜说:“10天内能完成吗?”诸葛亮说:“曹操大军近日就要来,如等10天,必定误事。”周瑜问:“据先生想,几天能造好?”诸葛亮说:“只用三天就行了。”周瑜说:“军中无戏言!”诸葛亮说:“怎敢戏弄都督!我愿立军令状:如三天办不成,甘愿受重罚!”周瑜正想借机除掉诸葛亮,听了不禁大喜,便当场立了军令状,又摆酒招待诸葛亮。诸葛亮说:“从明天开始造,等到第三天可以派五百名士兵到江边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告辞走了。周瑜说:“他自己送死,并不是我逼他。这次他当众立了文书,就算他生出双翅,也飞不走了。”又吩咐军匠拖延,物资也不给准备。鲁肃奉周瑜令去探听消息,诸葛亮埋怨他把以前的谈话内容告诉周瑜,引起周瑜妒忌,所以要害他。接着又说:“请你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派30名军士,船上都用青布围上。扎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包管有10万枝箭。只是,再不能让公瑾知道。要是让他知道了,我的计就完了!”鲁肃是力主联合抗曹的,人也较为憨厚,便替诸葛亮准备了船只,并替他保密。周瑜听说诸葛亮第一天没动静,第二天仍没动静,也是疑惑不解。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诸葛亮才秘密把鲁肃请到船上,说:“特地请你一同去取箭!”鲁肃疑惑不解,问道:“到哪儿去取?”诸葛亮说:“你别问,去了就知道了。”诸葛亮下令,把20只船用长绳连结起来,直接向北岸前进。这天夜里,大雾迷天,长江上面,雾气更浓,对面都看不见人。诸葛亮催船快走,五更时分,船已接近曹军水寨。诸葛亮让把船只头朝西尾朝东,一字摆开,然后命军兵擂鼓呐喊。鲁肃吃惊地问:“如果曹军一齐杀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我料定曹操在浓雾中,必定不敢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等雾散了就回去。”再说曹操寨中,听到擂鼓呐喊,水军都督毛玠、于禁慌忙去向曹操报告。曹操传令:“浓雾迷漫江上,敌军果然来到,必定有埋伏,切切不可轻易出动,可以派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他们。”又派人去旱寨传张辽、徐晃各带三千弓弩手,火速赶到江边帮着射。就这样,曹军水旱弓弩手箭如雨发,一齐射向诸葛亮的船只。过一会儿,诸葛亮让把船只调过头,逼近水寨受箭,同时仍然不断擂鼓呐喊,直到太阳升高,浓雾消散,诸葛亮才让收回船只,快速返回。20只船的草靶上,全插满了箭枝。诸葛亮让众军士齐声高叫:“谢丞相箭!”等曹军报告曹操,诸葛亮的船已离去20多里,哪里还追得上。曹操只有干生气,却毫无办法。这一下,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得到10万多枝箭。鲁肃说:“先生真是神仙啊!你怎么知道今天一定会有这种大雾呢?”诸葛亮说:“作为一名将领,却不知晓天文,不懂地利,不会奇门遁甲、未卜先知的法术,不懂阴阳,不会看阵图,不明了行军用兵的形势,就是庸材!我三天前就算定今天定有大雾,所以敢于答应三天的期限。公瑾让我10天造完,工匠物料全无保证,把这个好听的罪名放到我头上,这不明明是要杀我吗!然而,我的命运由天定,公瑾又怎能害得了我呢!”鲁肃完全服了。船一靠岸,周瑜已派了五百名军士等着搬箭。诸葛亮让他们上船去取,足够10万枝。众军士把箭搬入中军帐交差。鲁肃进帐,把取箭经过一说,周瑜先是大惊,继而感慨说:“孔明神机妙算,我真是不如他。”再说第二个难题:东南风。这一点,曹操认为是根本不可能,当程昱提醒他防火攻时,他曾十分肯定他说那根本不可能,东吴用火攻,只能烧自己。而在周瑜来说却成了一块心病。在火烧曹军之前,东吴和曹操的水军曾打了一次,东吴稍占上风。而周瑜正在山顶观战时,却见狂风吹断曹军旗杆,又吹得自己这边惊涛拍岸,狂风吹起旗角,还扫到了周瑜的脸。这一阵西北狂风,只吹得周瑜口吐鲜血,不省人事。诸葛亮听了之后,却笑着说,“公瑾的病,我也能医。”鲁肃便请诸葛亮去看病。见面之后,诸葛亮说:“几天没见到将军,没想到您会贵体欠安!”周瑜说:“人有旦夕祸福,自己怎能保证不病?”诸葛亮说:“天有不测风云,人又怎能料得到呢?”周瑜一听,立刻脸变颜色,只是呻吟。诸葛亮说:“都督是心中觉得烦闷吧?”周瑜说:“是。”诸葛亮说,“必须用凉药来解。”周瑜说:“已吃过了,一点效都没有。”诸葛亮说:“应该先理气,气顺了,立刻就好。”周瑜心里明白诸葛亮已知道他的心病,便试探着问道:“要顺气该用什么药呢?”诸葛亮笑着说:“我有一个方子,能让都督顺气。”随即要来纸笔,让从人退下,秘密写了16个字,递给周瑜说:”这就是都督的病源!”周瑜接过一看,只见写的是:“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大吃一惊,知道再无须隐瞒,便把实情告诉了诸葛亮。诸葛亮在周瑜求教办法时,答应筑坛借风。他对周瑜说:“我在台上作法,借三天三夜东南大风,助将军用兵,怎么样?”周瑜高兴他说,“不用说三天三夜,只要有一夜大风,大事就成了。只是眼前就要进兵,不能迟延。”诸葛亮说:“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到二十二日丙寅风停,怎么样?”周瑜听了,一下子就站起来了,什么病也没有了。跟着就传令按诸葛亮的吩咐建坛,准备人员和用品。到了诸葛亮说好的时间,果然刮起了猛烈的东南风。周瑜又是大惊,一面派出各路军兵去火烧曹营,一面派丁奉、徐盛两员大将,各带一百人马,从水旱两路赶到七星坛去,不管三七二十一,捉住诸葛亮立即砍头,享首级来请功。二将奉命急忙赶去,可是诸葛亮早已上了赵子龙的船。原来,诸葛亮早就料到周瑜会有这一手,早已吩咐赵子龙在指定的时间带船队来接应。徐盛见状,拉起满帆急追,还想把诸葛亮截回去。只听赵子龙大声说:“我是常山赵子龙!奉命来接军师。你们为什么来追赶我们?我本想一箭射死你,但是,那会伤了两家的和气。现在,让你知道我的手段!”说完,一箭射断了徐盛船上的篷索。徐盛的船篷落下,船体打横。赵子龙下令升起满帆,乘顺风如飞而去。徐盛、丁奉再也追赶不得了诸葛亮的东南风之助,周瑜一场大火,把曹操烧得大败而逃,差点连性命都不保。曹操在逃跑途中,还遭到诸葛亮的三支伏兵截击,最后靠苦苦哀求,才逃得一命。总之,“草船借箭”和“借东风”两件事,不难看出,诸葛亮正是孙膑所推崇的“有功于未战之前”的“知道之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他都能正确而且准确地预测,事先做出神妙的部署,因而事事主动,稳操胜券。相比之下,周瑜在政治和军事大局上不识大体,处处搞小动作;在具体用兵上又不晓天文,以至为欠东风而一筹莫展。曹操则既不能把握形势,在大冬天用兵征南,犯了许多兵家大忌,注定要失败;在具体用兵上又片面主观,不晓当地气象的特殊规律,结果败得极惨

3.90%
客主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