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龙出辽海①,为风涛漱击②,形如巨浪跳蹴③,遍体多著波纹,常开平王得之辽东④,辇至京。开平第毁⑤,谓木龙炭矣。及发瓦砾,见木龙埋入地数尺,火不及,惊异之,遂呼为龙。不知何缘出易于市⑥,先君子以犀觥十七只售之⑦,进鲁献王⑧,误书“木龙”犯讳,峻辞之,遂留长史署中。先君子弃世,余载归,传为世宝。
【注释】
①辽海:泛指辽河流域及其以东沿海地区。
②漱击:冲刷,击打。
③跳蹴(cù):跳跃。
④常开平王: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号燕衡,怀远(今安徽怀远)人。明代开国名将,死后追封为中书右丞相、开平王。
⑤第:宅第。
⑥易:交易,买卖。
⑦先君子:指作者已故的父亲张耀芳(1574-1632),字尔弢,号大涤。曾担任鲁王右长史。犀觥:用犀角打磨成的酒器。
⑧鲁献王:即朱寿鈜,明代第八代鲁王,是恭王朱颐坦庶出第七子,万历二十九年(1601)被封为鲁王,死后谥号宪王。
【译文】
木龙出自辽海,被风浪波涛冲击,形状就像跳跃的巨浪,浑身上下都留下被波浪冲击过的纹理。开平王常遇春从辽东得到了这块龙木,抬到京城。开平府第被大火烧毁的时候,有人说木龙这下成了木龙碳了。等到发掘瓦砾的时候,人们看见木龙被埋进地下好几尺,大火没有将它烧坏,人们都感到非常惊异,于是就称呼它为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木龙被拿来在市场上交易,我父亲用十七只犀角做的酒杯把这块木龙买了下来,进献给鲁献王,因为误写了“木龙”两字触犯了鲁献王的名讳,被王府的人严厉地回绝掉了,于是木龙就留在了长史署中。我父亲去世后,我把木龙运载回家,当作宝物世代传承下去。
我在木龙顶端磨出一块一尺见方的地方,刻上铭文记述道:“壑风雷,骞槎化石;海立山崩,烟云灭没;谓有龙焉,呼之或出。”又刻字说道:“扰龙张子,尺木书铭;何以似之?秋涛夏云。”
丁丑年,我们开办诗社,我恳请社里的名人为龙木赏赐名字,并且写一小段文字来歌咏它。周墨农取“木犹龙”之名,倪鸿宝取“木寓龙”之名,祁世培取“海槎”之名,王士美取“槎浪”之名,张毅儒取“陆槎”之名,诗歌写满了一整本。木龙身形庞大笨重,重达到一千多斤,从辽东运到京城、由京城运到兖州、由兖州运到济州,走的是陆路;由济州到杭州,走的是水路。由杭州到钱塘江、到萧山、到山阴,再到我家。水路和陆路交替着走,前前后后花费了几百两银子,所以有人出高价想买木龙,我都没有卖。哎呀,木龙有这样的待遇这是幸运啊!
【译文】
【评点】
作者这块木龙确实来历非凡。首先是历时多年才长成的粗壮之木,然后是历时多年浸泡在海水里,被海水冲刷出美丽的花纹。而后被常遇春运到京城,火灾中神奇般的幸免于难。最后鲁献王府拒收触讳的木龙,最终这块神奇的木头才到了作者的手里。
丁丑诗社①,恳名公人赐之名,并赋小言咏之。周墨农字以“木犹龙”②,倪鸿宝字以“木寓龙”③,祁世培字以“海槎”④,王士美字以“槎浪”⑤,张毅儒字以“陆槎”⑥,诗遂盈帙⑦。木龙体肥痴,重千余斤,自辽之京、之兖、之济,由陆。济之杭,由水。杭之江、之萧山、之山阴、之余舍,水陆错。前后费至百金,所易价不与焉。呜呼,木龙可谓遇矣!
余磨其龙脑尺木⑧,勒铭志之⑨,曰:“夜壑风雷,骞槎化石;海立山崩,烟云灭没;谓有龙焉,呼之或出。”又曰:“扰龙张子⑩,尺木书铭;何以似之?秋涛夏云。”
【注释】
①丁丑:指崇祯十年(1637)。
②周墨农:字又新,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任南京国子监,为作者好友。字:题字,命名。
③倪鸿宝:倪元璐(1594-1644),字玉汝,号鸿宝,上虞人,也是作者好友。以书画著称,作品有《舞鹤赋卷》《行书诗轴》《金山诗轴》等。著有《尔意内外仪》《倪文贞集》。木寓龙:亦叫“木禺龙”,用木头雕的龙,古代用于祭祀。
④祁世培:祁彪佳(1602-1645),字虎子,又字幼文、弘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也是作者好友。著有《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越中亭园记》《救荒全书》《祁忠敏公日记》《寓山注》《里居越言》《祁彪佳集》等。
⑤王士美:王业洵,字士美,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擅长弹琴。
⑥张毅儒:张弘,字毅儒,善诗文,编有《明诗存》。他是作者的堂弟。
⑦帙:书画的封套,用布帛制成,此处指诗写了很多。
⑧尺木:传说中龙升天时所凭依的短小树木。
⑨勒:刻,刊。
⑩张子:作者对自己的称呼。
【评点】
在常人看来张岱可真够折腾,不远万里从京城把这块笨重的大木头运送到浙江绍兴,而且别人出高价买下来他却不干,反而把这木头当成传家宝一样珍视爱护,在上面刻字凿章,足见其对此物的痴迷。虽然这块木头比不了金银玉器、珍珠玛瑙,却因其有着不平凡的经历而被作者看重,历尽沧桑方为物中之珍品瑰宝,人不是也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