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在线阅读

陶庵梦忆

Txt下载

移动设备扫码阅读

奔云石

南屏石无出奔云右者②。奔云得其情,未得其理。石如滇茶一朵,风雨落之,半入泥土,花瓣棱棱,三四层折。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无须不缀也。黄寓庸先生读书其中③,四方弟子千余人,门如市。余幼从大父访先生。先生面黧黑,多髭须,毛颊,河目海口,眉棱鼻梁,张口多笑。交际酬酢④,八面应之。耳聆客言,目睹来牍,手书回札,口嘱傒奴,杂沓于前,未尝少错。客至,无贵贱,便肉、便饭食之,夜即与同榻。余一书记往⑤,颇秽恶,先生寝食之不异也,余深服之。

【注释】

①奔云石:作者在《西湖梦寻》卷四《小蓬莱》里介绍了奔云石名字的由来:“小蓬莱在雷锋塔右,宋内侍甘升园也。奇峰如云,古木蓊蔚,理宗常临幸。有御爱松,盖数百年物也。自古称为小蓬莱。石上有宋刻,‘青云岩’‘鳌峰’等字。今为黄贞父先生读书之地,改名‘寓林’,题其石为‘奔云’。”

②南屏:南屏山,在今浙江杭州西湖南岸,形如一扇屏障,故得此名。

③黄寓庸:黄汝亨(1558-1626),字贞父,号寓庸。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官至礼部郎中。著有《天目记游》《廉吏传》《古秦议》《寓林集》《寓庸游记》等。他是作者祖父张汝霖的好友,作者曾向其求学。

④酬酢:交际应酬。

⑤书记:古代从事文书工作的人。

【译文】

南屏的石头没有比奔云石更好的了。“奔云”一名道出了它的情致,却没有描述出它的纹理。奔云石像一朵滇茶花,被风吹雨打,从枝头跌落,一半石头埋在泥土中,花瓣一棱一棱的,折叠成三四层。人走在其中,就好像蝴蝶飞入花心,不需要其他东西装饰了。黄寓庸先生在奔云石间读书,从各地来向先生求学的弟子有一千多人,门庭若市。我幼年的时候跟从祖父拜访过先生。先生面貌黧黑,胡须繁密,脸颊两边多毛,眼睛宽,嘴巴大,眉骨高耸,鼻梁挺拔,一说话就会笑。先生交际应酬,可以对应八方。他耳朵听着客人谈话,眼睛看着来信,手里写着回信,嘴里嘱咐着仆人,处理这么多繁杂的事情,他却不曾出过一点差错。客人来了,无论贵贱,都以好酒好菜招待,到了夜里就与他们同在一张床上睡觉。我的一个书记员到黄先生那里,虽然书记员邋遢丑陋,但是先生招待他跟其他人没有什么两样,我很佩服先生的为人。

丙寅年我再到杭州,那里的亭台楼阁已经倾倒颓废了,堂中埋葬着先生的遗体,不禁深深感到悲伤。我看见奔云石黝黑润泽,色泽丝毫不减当年,于是对客人说:“我愿意租下这一处石屋,用石头把门堵住,在奔云石下或坐或卧,十年都可以不出来了。”客人说:“小心有强盗。”我说:“我穿着粗布衣服,盖着粗葛被褥,身外之物仅仅只有一罐粟米和几本破书而已。王弇州不是说‘盗亦有道’吗?”

【译文】

【评点】

奔云石也甚是奇异,如滇茶花般开放,层层叠叠,然而奇石的魅力主要还是得之于人的魅力。黄寓庸先生亦是一位奇人,他是德高望重的师长,门下弟子千百人,然而他却不是板起脸孔的严厉之人。他极具特色的外貌,一张口就笑,让人倍觉亲切。并且他处理事务好像一心可以多用,面面俱到。更让人佩服的是,他待人接物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才是作者所敬慕推崇的长者。

丙寅至武林①,亭榭倾圮,堂中窀先生遗蜕②,不胜人琴之感③。余见奔云黝润,色泽不减,谓客曰:“愿假此一室,以石磥门④,坐卧其下,可十年不出也。”客曰:“有盗。”余曰:“布衣褐被,身外长物则瓶粟与残书数本而已。王弇州不曰:‘盗亦有道也’哉⑤?”

【注释】

①丙寅:即明朝天启六年(1626)。武林:杭州的别称,因武林山而得名。

②窀(zhūn):掩埋,埋葬。遗蜕:遗体。

③人琴之感:典故,出自《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后多用此典故表示对亲友的怀念。

④磥:同“垒”。

⑤王弇州: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官至刑部主事,是明代“后七子”的代表人物,提倡文章拟古。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艺苑卮言》《弇山堂别集》等。

【评点】

斯室已废,斯人已逝,然而奔云石却还在,依旧光泽如新,作者不免睹物思人了。在这般奇异的石头旁筑室,穿粗布衣裳,吃简单的饭菜,面壁静坐,吟咏文章,作者生出十年都可以不出门的想法,实在是魏晋的名士才能有的胸怀。也可看出作者安贫乐道,心中充满隐逸情怀。

0.90%
奔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