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春堂在真赏楼后,多石壁,上植绣球①,下栽牡丹。洛春之名,盖以欧公《花品叙》有“洛阳牡丹天下第一”之语,因有今名。郡城多绣球花,恒以此配牡丹。绣球之下,必有牡丹,牡丹之上,必有绣球,相延成俗,遍地皆然。北郊园亭尤甚,而是堂又极绣球牡丹之盛。绣球种名不一,有名聚八仙者,昔人又因有琼花为聚八仙者,遂相沿以绣球为琼花。府志中有《琼花考》,其中引据诸书,如《方舆纪要》②、《历朝府县志书》、《齐东野语》③、杜斿④《琼花记》、郑思肖⑤《诗序》、宋次道⑥《春明退朝录》、宋景文⑦《笔记》、葛常之⑧《韵语阳秋》、康图⑨《剧谈》、杨慎⑩《墐户录》、胡应麟《说藂》、瞿佑《吟堂诗话》、王之《渑池笔谈?代醉编》、宋张开、元郝经《琼花赋》二序,可谓广搜博采,而周必大《玉蕊辨证》、周《清波杂志》、张淏《云谷杂编》三书,未之采也。《玉蕊辨证》所引据,自《春明退朝录》始断以琼花为玉蕊,《云谷杂编》兼引宋景文《摘碎》、姚令威《西溪丛语》、曾端伯《高斋诗话》、杨汝士《与白二十二帖》、程文简《雍录》、洪文敏《容斋随笔》、李肇《翰林志》、《贾氏谈录》、李德裕、刘禹锡、白乐天文集诸书,皆折衷辨证琼花以玉蕊为断,而玉蕊以《翰林志》、《谈录》二书为断。所谓玉蕊,每附萼上花分五朵,实同一房,谓之连房玉蕊,则琼花之为玉蕊而断非绣球可知矣。郡中既以绣球为琼花,而绣球牡丹栽同一处,如桃花杨柳之不可离。而《清波杂志》中并琼花牡丹合为一条考证,绝类今人合绣球牡丹为一局之意。且自云家海陵,其时海陵隶扬州,视为乡里,则其扬州习气未除,已可概见,又安知周不且以琼花为绣球耶?
【注释】
①绣球:一种花名。绣球花,又名木绣球、八仙花、紫阳花、绣球荚蒾、粉团花。花初开带绿色,后转为白色,具清香。因其形态像绣球故名。
②《方舆纪要》:清代顾祖禹撰,全名《读史方舆纪要》,对地理山川形势多有考订。
③《齐东野语》:宋周密撰,二十卷,多记南宋旧事。周密字公瑾,号草窗,又号萧斋、泗水潜夫等,济南人。
④杜斿(yóu):宋人,字叔高,金华人,曾任秘阁校雠。
⑤郑思肖:宋人,字所南,著有诗集《心史》。
⑥宋次道:即宋敏求。宋人,著有《春明退朝录》、《唐大诏令集》、《长安志》。
⑦宋景文:即宋祁。宋人,字子京,曾任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著有《宋景文集》、《益部方物略》、《笔记》。
⑧葛常之:即葛立方。字常之,曾任吏部侍郎。著有《韵语阳秋》、《归愚集》。
⑨康:唐人,字驾言,曾任崇文馆校书郎。
⑩杨慎:明人,字用修,号升庵,曾任经筵讲官,著有《升庵集》。
程文简:即程大昌。宋人,字泰之,休宁人,官至龙图阁学士,卒谥文简。著有《雍录》、《考古篇》等。
瞿佑:明人,字宗吉,钱塘人。著有《存斋诗集》、《归田诗话》。
王之:宋人,字圣途,青州人。著有《渑水燕谈录》。
洪文敏:即洪迈。宋人,字景卢,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谥文敏。著有《容斋随笔》(共五笔)、《夷坚志》等。
杨汝士:唐人,字慕巢,曾任刑部尚书。
李肇:唐人,曾任将作少监。著有《翰林志》、《唐国史补》。
曾端伯:即曾慥。宋人,字端伯,号至游居士。编有《高斋漫录》、《乐府广词》。
扬州的琼花闻名已久,但也是饱受争议的一种花,而且至今仍没有定论,有的说它是玉蕊,有的说它是聚八仙,有的干脆就称之为琼花,那么这场讨论是如何兴起的呢?说来有趣,一是因为文人的考证,一是来自民间的传说。
张淏:宋人,字清源,开封人。著有《会稽续志》、《艮岳记》、《云谷杂记》等。
姚令威:即姚宽。宋人,字令威,著有《西溪丛语》。
周:宋人,字昭礼,淮海人,周邦彦之子,好收藏图书,数达近万卷。著有《清波杂志》。
周必大:宋人,字子充,号平园老叟,庐陵人。中国南宋大臣、文学家,官至左丞相,封益国公。著有《平园集》。
先说民间流传。在明代小说《隋炀帝艳史》中,隋炀帝造龙舟、开运河,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以至于提起琼花,人们就把它和隋炀帝联系起来。而且这个说法流传很广,因为人们总是习惯于把一些荒淫无道的事情和昏君相联系。像隋炀帝这么一个大昏君自然是为了贪看琼花之色才开凿大运河来扬州的,而看琼花也就成了他亡国的重要原因。
【点评】
《贾氏谈录》:宋张洎撰。张洎,字思黯,全椒人,南唐时曾任知制诰中书舍人,入宋官至参知政事。
其实直到宋代初年才有文献记载琼花这个名称,王禹偁任扬州太守时作过两首琼花诗,小序中说:“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木也。俗谓之琼花。”自此之后,关于琼花的学术讨论层出不穷,连众多文人学者也纷纷加入其中,争论出了许多名目,甚至把聚八仙指定为琼花,而且将它列为扬州的市花。然而,把市花定为至今仍有争议的琼花,还不如选择被前人称为“扬州芍药甲天下”的芍药,这样反而显得亲切真实。毕竟聚八仙并非扬州所独有,倒是芍药实实在在地曾为扬州盛景,将扬州装点为繁花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