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画舫录在线阅读

扬州画舫录

Txt下载

移动设备扫码阅读

广陵潮再论

南柳巷中水巷甃小阶级,为江园水船、便益门、西门粪船之马头,亦间有游人于此登舟者,为画舫捷径。河中有泉,在水巷口河边。色清味洌,不减下院井①,水长则没,水落则出,非烹茶酿酒不常取。郡城烹茶,不取汲于井水。如天宁、广储、西、北、大东、小东诸门自保障湖来者,谓之船水。南门、钞关、徐宁、缺口、东关、便益诸门自官河来者,谓之河水。至城中井水之可用者,天宁门青龙泉、东关广陵涛二泉,近今青龙泉已眢②,广陵涛在东关南城脚人家中,几无可考。其余仅供灌溉,谓之吃水井,无可甲乙,而丁家湾井、亭井、西方寺③四眼井为差胜。若是河之井,里中未之知也。

【注释】

①下院井:即大明寺“天下第五泉”。 位于扬州蜀岗中峰大明寺康熙、乾隆御花园内。状元张又新、刑部侍郎刘公伯、茶圣陆羽皆为此泉作记。

②眢(yuān):水枯竭。

③西方寺:全称西方古寺。西方寺历史久远,可追溯到北魏时期,清乾隆三十六年重修,佛洞相连,洞中有洞,堪称一绝。有数位大德高僧驻寺,香火极旺。清代毁于兵火,仅存大殿、厢房等建筑。“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曾寓居于此。

郭时若长源尝谓滋衡曰:近人说广陵竟无涛者,非若指东关城下为广陵涛,亦非汪容甫《广陵曲江考》力驳秀水朱检讨之说,以《七发》八月观涛为在广陵而不在浙江,然而涛在广陵,必非井泉小水之谓也。今东关城下之说亦有二:一说在城门外马头下,一说在城内小城洞中。盖始东关茶肆有名广陵涛者,又浴池有名广陵涛者,后遂相沿指其地,非广陵涛之真所也。其实东关城下之泉,味自清洌,不可没。

若“广陵涛”之名,辩之者如聚讼,皆以《七发》所云“观涛于广陵之曲江”,谓曲江指今之浙江,以其观涛也。费滋衡锡璜谓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朝盛于广陵,唐宋以后,盛于浙江。此地气自北而南,有莫知其然者。其说以《孟子》“转附、朝儛”句①,谓“朝儛”即潮之舞,故北称渤海,渤同勃,怒也,逆也。此潮盛于山东之说也。《南齐书》云:永初三年,檀道济始为南衮州,广陵因此为州镇,土甚平旷。刺史每以八月多出海陵观涛,与京口对岸,江之壮阔处也。《乐府?长干曲》云:“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妾家住扬子,便弄广陵潮。”亦若今之钱塘弄潮也。《南衮州记》云:“瓜步五里有瓜步山,南临江中,涛水自海入江,冲激六百里,至此岸侧,其势稍衰。”《南徐州记》云:“京江,《禹贡》北江,春秋分朔,辄有大潮江乘北激赤岸,尤更迅猛。”并以赤岸在广陵,以此合之枚叔所云“此潮盛于广陵”之说也。骆宾王诗:“门对浙江潮。”唐宋以后,纪载乃称钱塘。此潮盛于浙江之说也。又曰:“浙江之潮,在春秋已然,观伍胥、文种皆乘白马而为涛是也②。”凡此皆所以辨广陵之在扬州者也。

广陵潮在本书卷七中已有阐述,这段文字的描述更加详细,为古代确有广陵潮提供了更多具体佐证。

【点评】

【注释】

①“其说”句:见于《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转附、朝儛,皆为山名,转附为罘山,朝儛即成山。

②“观伍胥”句:伍胥为春秋末期吴国著名军事家、谋略家。名员,字子胥,后来吴国封他于申,因此又叫申胥。春秋时期楚国椒(今安徽阜南县焦陂镇)人,是吴国重臣,但最后却因君主猜忌而被赐死,死后尸首被盛入马皮袋,抛入钱塘江中。因为此事比屈原投江为早,故有说伍子胥为端午节的由来。也因为其忠心为国,却惨遭赐死且沉尸水底,后人将他尊为海神“水仙王”之一,也奉为潮神、涛神。

扬州作为一个江南城市,人口众多,城中多甘泉,多水井,至今为止城中还有近600口民用水井。这段文字中所记载的水井都有一定的来历,青龙泉为明代所建,《天宁寺青龙泉记》载:“成化十四年,寺门右偏深土中掘出古井,井中得一古龙背镜,后起名为青龙泉。”乾隆年间,此泉干涸。刻有“青龙泉”字样的古井栏现存置扬州博物馆。四眼井也为明代水井,据《芜城怀旧录》记载,明代开国元勋常遇春的府第所在巷中有一口四眼井,原井上有栏,四眼分开,故名四眼井,可同时容四只水桶打水。此井现存,水犹清洌。据考证,扬州最早的小井始建于汉代,在扬州原市民聚集区发掘的水井,唐、宋、元、明、清代俱有,所以称扬州为“井城”确实不为过。

0.94%
广陵潮再论